首 页 > 名家风采

牟钟鉴: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来源: | 2012-08-24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4369

    我觉得任何一个主义、一个信仰,无论它是东洋的,还是西洋的,都没有问题,关键是它必须是温和主义,而不是激进主义、极端主义。人类出现问题都是极端主义,基督教的原教主义、伊斯兰教的极端主义,导致暴力恐怖主义。社会主义非常美好,但是以前也有极左思潮,所以社会主义回归温和,讲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极端的社会主义思潮至今还有。

 

    文革后,我觉得还得感谢孔老夫子,他的影响很大。搞极端主义,必然不能长久,还得回归孔子、回归主流。十年过后,我觉得还是孔子的潜移默化,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用儒家讲,就是中合之道、中庸之道。中合之道“中”就是反对极左、极右,不偏不倚,过犹不及,要顺乎潮流合乎民心,刚健中正,走正道不要偏,和就是和谐。孔子这个思想,我个人觉得,要成为革命的旗帜不行,但是革命成功了以后要治理社会还真离不开它,因为社会需要稳定,不能总是革命。咱们党,如果身子都到了社会主义建设了,而脑袋还是革命党的脑袋,这是不行的。那时候讲斗争,那是不得已,现在应该讲“贵和哲学”。“贵斗哲学”全世界都过时了。

 

    我觉得外来的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外来的一切文化,最后都要受儒家的影响,而变成中华文明自己的,它就温和了,它的排他性就减小了,我觉得很好,儒家的力量特别大,潜在就是力量。有些反儒学的人,他不自觉地在用,他也受儒学的影响,最终还是回归和谐,这是中华文明的文化惯性。

 

    《儒风大家》:可是因为种种原因,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对儒学有很深的误解,认为它是落后的,是造成近代迟迟没有进入工业社会的罪魁祸首,认为它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牟钟鉴:最近说到儒学的时候,儒学分几个层次,一种是扭曲的儒学,变态的儒学,不讲人,只讲礼,变成了可怕的一种东西,比较束缚人的个性。仁比礼更重要,仁就是爱人,统治阶级的儒学,容易受到扭曲。第二种儒学,就是精英的、知识分子的儒学,叫做学术,学术层面的儒学,这就是些学派了。第三种就是民俗、民生儒学,已经渗透到中国老百姓的血液里,你反是反不掉的,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一部分。这个儒学有个民间性的,它不一定有一个组织、有个学派,就是习惯成自然。

 

    关于儒学渗透到老百姓的血液里,我举个例子。过去老讲三纲五常,三纲根本就不是儒学的,这个放到今天显然是过时的,我不赞成恢复三纲,因为那表现的是不平等。五常就是标准的儒学了,它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道德依据。所以我常说,三纲一个都不能留,五常一个都不能少。仁义礼智信,你能丢哪一个?仁,仁者爱人;义,见义勇为,见利思义;礼,是那个尊礼教的那个礼,文明礼貌。咱中国的这个礼,有道德层面的也有操作层面的,西方没有。中国的礼有硬件的也有软件的,比如礼法是道德的层面,礼仪是操作的层面。如果这些都抛掉了,说礼教是吃人的礼教,都抛掉了就发现,我们就容易就没有教养,没有规矩,没有秩序。你看上车,一拥而上,对老年人也不懂得照顾。现在慢慢的讲礼仪了,从头培养,旧的都丢了。

 

    《儒风大家》:您觉得礼的本质是什么?

 

    牟钟鉴:最本质上来讲,恭近于礼,从性德上讲,我觉得是人的恭敬心;在社会层面上我觉得是秩序。没有一个社会不需要秩序,秩序需要调整,但是不能没有秩序。智,智就不用说了,现在的智力教育都是智。信,现在诚信缺失,没有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健康发展,现在大家感觉到了,这是基础性的。你说这五常怎么丢,五常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丢,所以对儒家的思想一定要考虑到他的民族性、广泛性,它规范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一个道德的传统,你可以调整、改良,不能革命,不能大破大立。所以我写了一个文章,道德改良,道德只能改良,不能革命;经济可以革命、政治可以革命,道德不能革命,一革命把以前的积累的道德抛弃以后,人就会回到原始,那很可怕的,所以为什么中国道德状态不容乐观,就是长期的中断了中国优良的道德传统。


 
    中国辩证哲学比西方更大,精英层面对传统道德,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地归结为封建道德,这就加重了转型的困难。西方也有一些激进分子,但是没有形成主流,基督教经过改造以后,变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稳定道德的一个主要的精神力量,基督教的新教反而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中国缺乏改良以后的精神符号,中国打倒孔家店,把孔子这样最大的一个文化符号都打倒了,中国就丧失了精神符号。社会主义信仰曾经一度高涨,维系了一段时间的精神信仰支撑,这是很真实的,但是由于社会主义信仰是社会政治层面,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破环,它的威望也在下降。后来,改革开放引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咱们原来的精神信仰又没有了,就造成精神信仰缺失、精神信仰空虚,所以我觉得也没有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恢复我们的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