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儒家思想的利弊权衡
来源:百家号 千寻杂谈 | 2020-10-10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669

现今我们谈到儒家就将其系统地归为一个学说体系,其实,儒家思想的内部也是互有攻击、继承的。因此,说到利与弊不能简单的一言以盖之,应当从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来分别说明。

 

 

01.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曾子、孟子、荀子。孔子主张“仁”、“礼”、“德政”的思想,但是孔子也曾说过:“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以及“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从中也可以看出浓厚的等级尊卑思想以及对体力劳动者和女性的歧视。其次,孔子本人主张薄葬,但是其思想却为后世的厚葬提供了理论基础。

 

曾子著有《大学》,其中提出了儒家重要的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一步论证了人的德行与统治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首先将人自身的成长、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进步联系在一起,体现出一种入世、奉献、有所作为的精神导向。

 

孟子作为儒家理想主义的代表认为人性本善,推崇教化之道,除此之外孟子还系统地论述了“王道”与“霸道”的政治思想,以及“义”与“利”的关系,阐述了实行“礼”的原因。

 

荀子作为儒家现实主义的代表认为人与动物的分别在于人会合作。同时人也拥有欲望,为了更好地合作,又可以一定程度地满足欲望因此出现了“礼”。荀子论证人性本恶,提出以礼来克制人的欲望,“礼”“乐”作为一种教化手段,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这使儒家思想披上了功利主义的外衣。

 

 

02.两汉之际

 

两汉之际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与王充。董仲舒作为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改良了儒学。他提倡“天人感应”。同时提出天子受命于天但也接受上天的监督,如果发生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则证明君主的德行有亏。其本意在于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专政,但后期发展成谶纬之学。董之后的儒门弟子认为孔子作“六经”,与之相对的还有“六纬”,只不过年久失传了。孔子被尊为神一般的人物,拥有占卜、预测的能力,这是儒家思想迷信性的来源。

 

另一位代表人物是王充,是一位笃信科学的儒家弟子。他坚决反对占卜迷信,也是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古文经学认为只有先秦文字的儒家典籍中才含有先圣的真正思想,因此主张穷经注解,这也使得儒家思想具有了“皓首穷经”释义繁琐的弊端。但同时,王充作为儒家弟子已经意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

 

 

03.宋明时期

 

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出“格物致知”论,但是根据其行为,他所说的格物不是格自然之物,更像是致力于研究经典。他相信永恒的真理,并认为古圣贤的话即为真理,这为儒家蒙上了保守主义和权威主义的阴影。朱熹的训诂之学不胜繁琐,而朱学成为正统之后与科举考试关系密切,人们追捧朱学也只不过为了追逐名利,此后朱学丧失了其修身养性的根本价值。

 

王阳明的学说核心是“致良知”,他的学说被称为道德修养的学说,备受肯定。其中梁启超、吕思勉、梁簌溟、冯友兰等人对其极为认可。王阳明也被称为“完人”。王阳明由理学转心学、弃朱转陆,开始反对朱熹,提倡破除偶像,消除权威,这使得这一时期的儒学充满了变革的思想。

 

 

综上,除了儒家创始人孔子思想的基本利弊之外,儒家思想的其他利弊是在不同的时代慢慢融合进来的。这也恰恰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一大优点就是善于适应时代以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如说利弊谁大,我个人认为还是利大于弊。虽然儒家学说带来了权威崇拜、封建礼教、歧视妇女等,但同时它设想了一套社会道德标准即“五常”,又主张人自身的修养道德,主张人向“圣人”发展。这一系列道德标准依然在影响着现代的人的一些价值观念,这是其对于社会稳定、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其外,建国以后主张批判性地继承各家思想,一些落后的思想已经逐渐被淘汰掉了。因此,在当今看来还是利大于弊的。

 

 

 

责任编辑:陈熙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