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历史课堂

还原孔子 才有传统文化的复兴
来源:广州日报 | 2016-05-09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686

 

    《孔子是个好老师》出版,作者钟国兴教授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日前, 著名学者,中共中央党校钟国兴教授酝酿多年的作品《孔子是个好老师》出版,还原一个真实的、可亲可敬的孔老师。该书出版一个月,首印近5万册销售一空。钟教授是著名学者,对孔子深有研究。他告诉记者:“我希望用高中生都能看懂的语言,让孔子复活。大家要看一看,孔老师有多么的可亲可爱,中国古代的教育多么的生动活泼。”全书用语幽默,作者把枯燥乏味的论语解读得通俗易懂。

文、图(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记者 吴波

孔子身高堪比姚明

     对于孔子的长相,很多人非常好奇,钟教授表示:孔子长得其实有点儿丑。孔子长得丑可不是随便造谣,司马迁和荀子这俩很较真的重要人物都说过。这俩人不但跟孔子没仇,而且对孔子佩服得五体投地,应该不会有故意丑化孔子的嫌疑,所以他们说的大体是实情。我们先来看看司马迁的说法: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史记·孔子世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生下时,头顶呈中间低而四周高的形状,像一个倒过来的小山丘。这种长相太另类,很难让人接受。孔子的名字叫做丘,一方面因为这一点,另一方面由于是他爹和他妈在尼丘山祷告求子之后生的。所以,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其实,更吓人的是孔子的身高。《史记·孔子世家》中还讲: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司马迁生活在汉代,那时候的一尺约为23.1厘米。若按此折算,孔子身高约2.2176米。篮球巨人姚明的身高是2.26米,也就是说,孔子的身高都快赶上姚明的身高了。

   孔子的长相不仅是有点儿丑,而且有些怪、有些凶。有一个成语就叫“凶神恶煞”,准确地说孔子的面相应该就给人这个感觉。这种长相,肯定和他家族世代当武将的遗传有关。孔子如果不学习,那种吓人的长相,恐怕会被世人视为异类,哪还能收得到学生?从孔老师的面相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天生的形貌丑没关系,后天培养的神貌美才重要。形貌丑不是你的错,神貌丑肯定是你的错。因此,丑人要对自己负责,要有改变相貌的信心。谁如果想改变自己的相貌,应该向孔子学学经验。


孔子是开创民办学校的鼻祖

     在孔子之前,学校是由官府办的,国家开办官学,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学习。这些贵族学习的也主要是治国理政之道,因为他们将来是要继承父亲的官位,当国家领导人或者各级公务员的。

     作者指出,孔子开创了私学的传统,孔子办的私学是中国最早的民办教育机构之一。其实在孔子时代,开办私学的并不只是孔子一家,还有其他人也在同时期开办私学,但他们基本都不成功,留下很大影响的人很少。而孔子的私学是很成功的,孔子才是私学之祖。

     邓析就是当时自办私学没有成功的典型。邓析是郑国人,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开办的私学是培养一种专业人才,教人打官司,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律师学校。其实,邓析就被称为最早的律师,著名的讼师。

     子产是郑国的名相,他道德高尚,治国智慧也很高超。子产治理郑国,邓析不服,极力刁难他,处处要显示出自己比子产高一筹。邓析的具体做法就是教人打官司,寻找法律的漏洞,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聪明,也是混碗饭吃。他知道,子产是有德名相,向来以理服人,不会对自己动粗。抓住了这一点,邓析做事就更是肆无忌惮。邓析教人打官司的收费标准是:学习打大官司要送一件上衣,学打小官司要送一件短衣裤。因为邓析的名气,为学打官司而献上上衣、短裤的人不计其数。邓析办学一度是很成功的。现有的文献记载,也只是说孔子弟子三千,邓析的学生可能超过孔子。

     但邓析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最终还是做了子产的刀下鬼,真应了孟子的那句话:自作孽,不可活。邓析开办私学,不讲仁义,以非为是,以是为非,颠倒黑白,扰乱律法,败坏民风。孔门私学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办学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引导学生做仁人君子,使民风更为淳厚,同时给各国政府提供治理国家的咨询。

孔门是个“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理论之父、“世界十大管理大师”之一的彼得·圣吉表示:“建设学习型组织需要从最好的教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孔子是个好老师》告诉我们孔子很可爱,他的教育方式至今都值得学习,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中学习的自然乐趣。”其实,孔子及其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一直在践行“学习型组织”这个理论。钟教授介绍:学习型组织是信息化酝酿和发展阶段出现的管理和学习的新理念。最初的构想来自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佛瑞斯特教授。尽管学习型组织是现代理念,但古今学习上许多东西是相通的,孔门就很像今天的学习型组织。我们可以通过借鉴传统智慧,更好地开展今天学习型中国的建设。

     比如孔子提倡带着问题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孔子说:“不到学生心里很想弄明白又弄不明白时,我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时,我不去启发他。给学生讲出一个道理,他不能推导出类似的三个道理,我就不再重复教导他。”

     进入孔门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带十条干肉的见面礼,表示愿意接受培育就可以。但进入孔门不等于就是好学生,就能学习得很好。做孔老师的学生不容易,他要求你自己思考问题,而且你不到急着把问题弄明白,又因为弄不明白而百爪挠心的时候,孔老师是不会主动帮你解决问题的。你到了有话要说,又说不出来,在心里反复折腾、不吐不快的时候,孔老师才去启发你。他给你讲一个道理,你一定要推导出三个以上有关的道理,这就是后来成语中的“举一反三”。

对话钟国兴:

我们一直在歪曲理解孔圣人

广州日报:创作《孔子是个好老师》的初衷是什么?

     钟国兴:想写这本书已经多年了,最初我想写《孔子是个歌手》,后来觉得孔子唱歌的资料太少,而且这个书名有过于雷人之嫌,就借鉴《我不原谅》中的“孔老师”的说法,改为了现在的书名。另外,这样的书需要年轻作者加入,否则在感觉和表述上无法和青年读者相通。在这种情况下,想到了我带的博士生陈有勇帮我完成。

广州日报:怎么看传统文化在当下的现状?

     钟国兴:中国文化自近代以来已经被破坏得不成样子,特别是各种载体的毁坏。加之大多学人对传统的不了解而且蔑视,令许多有识之士常常扼腕叹息。但我还是从学生那里看到了某些希望,我的几个博士生都酷爱中国文化,包括儒、释、道、医等经典和书法。我希望他们能真正不误解而且理解传统文化,为其复兴作出贡献。

广州日报:您反复提及,还原孔子的真实面貌才能复兴传统文化,为什么?

     钟国兴:孔老师何其冤!我们在许多方面都曲解了他。例如他讲的“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说的并不是上层社会人的智慧和底层老百姓的愚蠢是不可改变的。而是说,一般的人可以改变,但最智慧的人和最愚蠢的人是难以互相转变的。再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长期以来,被理解成老百姓只能被驱使,不能让他们知道道理。其实,这是断句错误造成的,这句话加上标点,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家说的意思是:当民意可以利用的时候,要顺从民意;当民意不可以利用的时候,要了解民意。为什么要做这种解释?因为孔子从来是主张教化老百姓的,主张“有教无类”的,怎么会说前一种话呢?孔子这样被误解的地方太多了。

     由于今天一些人对于经典基本不了解,就更加断章取义,想当然地把本来和孔子无关的东西加在孔子身上了。朱元璋、朱熹等“灭人欲”的、与人性为敌的主张没有受到足够的、应有的批判,相反充满人性与人情味儿的、主张个性化教育、进行研讨式教学的孔子,却被当作无人性教育的代表来“打翻在地”,真是极其荒唐的颠倒。

 

责任编辑:马晓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