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历史课堂

五四时期的孔子研究
来源:中国新闻网 | 2013-07-05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522

    说到五四时期,就会想到“打倒孔家店”,那时只有孔子批判,哪来孔子研究?肯定当年“反孔”的,否定当年“反孔”的,都有可能冒出这样的念头,更不待说专为孔子研究作史的。然而,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莫大的误解。且不说当时的尊孔派、疑古派,就说在孔子问题上,使如今不少人耿耿于怀的“反孔”派,对于孔子其人以及儒家学派,都有相当的研究。

 

  认为五四时期只有“孔子批判”,没有“孔子研究”,原也事出有因。

 

  在一些人的思维定势中,把孔子当作“素王”当作“圣人”去思考去演绎去称颂的研究,才是孔子研究,对孔子的学说提出质疑的,怎能算是孔子研究?魏晋时期的嵇康就是这样的先例。他写《难自然好学论》,是对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质疑。因此,他就成了“害时乱教”、“非毁典谟”的“名教罪人”。然而,嵇康倘若不研究孔子,岂能提出如此质疑?五四时期的《新青年》诸公对孔子并不一概否定,称颂“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的不仅是鲁迅,陈独秀重新评定孔子价值,一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二是“建立君、父、夫三权一体的礼教”。他认为“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吴虞在读了易白沙的《孔子平议》后写信给陈独秀说:“不佞常谓孔子自是当时之伟人,然欲坚执其学,以笼罩天下后世,阻碍文化之发展,以扬专制之馀焰,则不得不攻之者,势也。”这几乎也是《新青年》诸公的共识。他们“反孔”,反的主要是“三纲”主义。倘若不对孔子及其儒学做 过一番研究,怎会明白“三纲”主义以及以此为核心的礼教,与新的时代格格不入?

 

  在一些人的思维定势中,研究应当是纯学术的,有训诂,有考证,有义理。中国历史上汗牛充栋的儒学文献,汉学宋学也好,理学朴学也罢,无非就是“注疏”二字。与现实政治联系在一起的,怎能算是孔子研究?但请不要忘了,自汉以来的历代注疏,不论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都难以摆脱现实政治的投影。何况,五四时期的“反孔”,本来就是由那个时候的“尊孔”引起的,袁世凯为其称帝造势的祭孔大典,康有为的尊孔教为国教以及孔教入宪,就无不与现实政治密切相联,这遂有陈独秀的《宪法与孔教》、《思想与国体问题》和李大钊的《孔子与宪 法》;这遂有易白沙的《孔子平议》在列举了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九家之学”与“儒者之学”的七个方面的差异 (“异于孔子者七”)后得出一个结论:孔学只是显学。易氏明确指出:“孔子之学只能谓为儒家一家之学,必不可称以中国一国之学……”可见,他们的“反孔”,反的主要是“儒学独尊”。倘若对孔子及其儒学没有研究,怎能对“儒学独尊”者的企图有如此敏锐的洞察?

 

  或许有人会说,五四时期既是“打倒孔家店”的时期,哪会有对孔子学术的理性研究?其实,就连“打倒孔家店”这个说法,也是被人为放大了的。倒是当事人胡适没有在“只手打孔家店”与 “打倒孔家店”之间抠字眼,“打倒孔家店”就“打倒孔家店”吧。1952年12月,他在《台东县文化座谈会上答问》时说:“人家说我打倒孔家店,是的;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孔子的学说,经过两千年,至少有一部分失去了时代性,同时经过了许多误解。三十年前,我们的确领导批评孔子。我们批评孔子,是要去掉孔子一尊,使诸子百家平等。如果不打倒一尊的孔家店,没有法子使思想解放,思想自由。”1958年,他还当众驳斥蒋介石:“对于打倒孔家店一事,恐怕是误会了我的意思。我所谓的打倒,是打倒孔家店的权威性、神秘性,世界任何的思想学说,凡是不允许人家怀疑的、批评的,我都要打倒。”胡适此论,句句在理。

 

  平心而论,五四时期的《新青年》诸公在孔子或孔教问题上,也有一些过激之词,诸如“残骸枯骨”(李大钊《孔子与宪法》),“孔渣孔滓”(胡适《吴虞文录序》)等,如果从特定的语境中剥离出来,容易使人有“全盘否定”之疑。他们在集中批判“三纲”主义之时,对置于“三纲”框子中的“仁义礼智信”的“正能量”也缺乏积极的挖掘。陈独秀就只说“三纲”而不提“五常”,因为在他看来,孔子的教义中,“若除去‘三纲’的礼教,剩下来的只是些仁、恕、忠、信等美德”,与“历代一班笃行好学的君子”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从总体上的,他们当时的“孔子研究”或“孔子批判”,张扬科学民主,促进思想解放,其功实不可煞。至于此后尤其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批林批孔”时对孔子以及儒家文化的全盘否定,不应当归咎于这些思想解放的先驱,那是某种“直线思维”的结果。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当然包括孔子以及儒家文化。为此,需要我们做的,是把孔子及其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从“三纲”主义框子里挖掘出来,消除“尊卑贵贱有别”的毒素而为今所用,这其实也是对于五四精神的继承的发扬。如果因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反过来否定五四时期包括“反孔”在内的思想解放,那么,我们遵循的依然是一种“直线思维”,这条“直线”依然能把人们“引到泥坑里去”。

 

  当今中国,大概谁也不会认为还得重新恢复“三纲”主义,大力提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罢!

 

 

 

 

责任编辑:贞元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