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所有孔庙 > 平遥文庙 > 传奇历史

学而优则商
来源:本网 | 2011-05-10
打印 复制 点击量:6746

 

端木赐

 

    平遥文庙大成殿内的东西两侧神台上供奉的“十哲”当中,端木赐是孔门弟子中唯一的一位弃儒经商之人,因此被山西商人尊称为儒商鼻祖、商界之神。因为他善于“预测商情,侍贾而沾”每次做买卖都能赚大钱,他的成功之路就是先读书后经商。

 

    读书做官,曾经在那么长的历史中是很多人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做了官既有特权分享又能光宗耀祖,似乎是人生价值的唯一体现,但山西人却把学做生意放在首位,把几千年形成的“四民”士、农、工、商顺序颠倒过来,商由末位荣居首位。很多地方史志中还记述有许多弃儒就商的人物,例如,祥泰隆号道光年间的总管经理董振镛是贡生,其孙董枢是附生,但在书院读书肆业后都没参加省乡试中举,却去经了商。他们或因家境窘迫或谨遵父命,最后都放弃了考取功名而专务商贾,他们坚信:贾需儒,儒可贾,贾可仕。从事经商并不等于放弃读书,而读书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满足经商的需要,这种观念的更新才是当年这里富足的原因。

   
    平遥文庙大成殿后两侧各有一个碑厅,碑厅里所存放的大都是功德碑,是古人修复文庙捐助的记载。其中很多都是平遥各大商号、票号、财东的名字。碑上密密麻麻刻了很多人的名字和捐赠银钱两数,最少的只捐了一两白银,但那个时期的一两白银,不论成色好坏,都可以买到一亩好地,放到今天来讲也是一笔可观的数字。可见平遥人虽重经商,但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文庙的翻修,因为晋商就是儒商,儒是对有知识、有学问者的尊称,所以山西人其实不是“弃儒经商”,而是“以儒经商”。在这些功德碑中,有一块碑上刻有董枢等人,董枢是平遥县原任政协副主席董培良的祖父辈,他们就是在文庙学宫读的书。当时已经可以中举并进京赶考做进士了,但为了继承祖业,又弃儒经商,在当时的山西是件很光荣的事,因为晋商家族中一二流的读书子弟去经商,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参加科举考试。

 

    在平遥孔庙大成殿的后墙中央写有一个硕大的“魁”字,被喻为文庙的点睛之笔,它出自南宋著名丞相文天祥之手,是在乾隆年间由平遥人临摹上去的,具有很高明的书法价值。但很奇怪的是,这个“魁”字上方没有第一笔。当地人的解释就是希望本县考出来的那名状元来文庙祭孔之后再亲自添上去,看得出来,当年的平遥人并没有在科场上夺魁,因此至今没有填上这一笔。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经商才是最能光宗耀祖的,所以都要立志当上票号的掌柜的,很多尚未入学的孩子,就已经把经商视为自己的成长之路,而非读书做官。

 

    山西祖祖辈辈留下的印象和理念就是“重商不轻学,重学为经商”走一条商学互补的路子,这是晋商和徽商最大的区别所在,所以,晋商将古训“学而优则仕”改为了“学而优则商”。在平遥我们看不到一座意气飞扬的科考牌坊,因为平遥人的光荣和梦想是在商场,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夺得了商业之魁,取得了商场中的第一。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