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所有孔庙 > 兴城文庙 > 传奇历史

辽东咽喉 兴城古城
来源:本网 | 2011-06-02
打印 复制 点击量:6375

兴城古城钟鼓楼

 

    兴城古城,古称“宁远”,地处东经120°06′至120°50′,北纬40°16′至40°50′之间,背倚辽西丘陵,南临渤海,雄踞辽西走廊中部咽喉之地。是辽东地区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辽圣统和八年(990年)始称“兴城”。明宣德三年(1428年)明政府在此设卫建城,赐名“宁远”,明代兴城古城称“宁远卫城”,清代称宁远州城,民国三年(1914年)重新启用兴城之名并延用至今。

 

    兴城古城是五百年前留下来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与西安古城、荆州古城(今江陵县城)、山西平遥古城同被列为我国迄今保留完整的四座古代城池。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城古城经历了580年的风雨浸蚀和战争摧残,外城现已无存,内城经历代维修,基本保持原貌。古城呈正方形,城墙高8.8米,南北长825.5米,东西长803.7米,周长3200米,四城设门,城内正中有钟鼓楼一座,并有明代祖氏石坊和文庙等古迹。

 

    明代的“宁远卫城”为边防重地,明将袁崇焕驻兵于此,屡败清兵。天启六年(1626年)一月,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13万围攻宁远城,身负重伤而败退。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清太祖统军再攻宁远城,再败城下。守将袁崇焕以不足两万人兵力两次击败清军,是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史称“宁远大捷”。

  

    兴城古城四面设门:东曰春和;南曰延辉;西曰永宁;北曰威远,钟鼓楼在中街,门外有半圆形瓮城。城墙基砌青色条石,外砌大块青砖,内垒巨型块石,中间夹夯黄土。城上各有两层楼阁、围廊式箭楼,分别各有坡形砌登道。

 

    四角高筑炮台,突出于城角,用以架设红夷大炮。当年明清宁远之役,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被红夷大炮击中,身负重伤,回盛京之后不久身亡。东南角建魁星楼一座。

 

    城内东、西、南、北大街呈十字形相交,古城的正中心,雄伟壮观的钟鼓楼凌空飞架,与四座城门箭楼遥相对应,显得威严壮观,气势巍峨。 
  

    鼓楼为战时击鼓进军、平时报晓更辰所用。鼓楼楼高17.2米,分为三层。基座平面为正方形,高如城墙,下砌通向四条大街的十字券洞,全部大青砖砌成,分东、西、南、北各筑拱形通道。上为两层楼阁,第二层外部游廊悬挂历年来兴城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外宾的图片。

 

    内部辟为兴城出土文物陈列馆。展出"红山文化"时期(约五六千年前)及春秋战国时期的骨针、陶器、刀币等珍贵出土文物。还架设一面巨型牛皮大鼓。大鼓直径2.25米(整张牛皮绷制),实为全国罕见。1995年李鹏总理第二次视察兴城时曾来此参观。

 

     三层为民族英雄袁崇焕将军蜡像馆。此蜡像经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人物表情丰富细腻、栩栩如生,似乎正在向人们宣布“我与此城(宁远城)共存亡”的决心。周围廊式,歇山卷鹏、飞檐凌空、朱廊画栋,西北开函洞小门,有石阶可上下。当登上鼓楼,古城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