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庆典民俗标签 > 公益活动

宝应博物馆举办首届宝应历史文化名人专题讲座
来源:宝应博物馆 | 2016-11-13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499

原标题:馆校共建  共建共赢——宝应博物馆举办首届宝应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专题讲座活动

 

为丰富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加强学生对家乡历史名人的了解,激发青少年热爱家乡、学习先贤的热情,激励他们为学习传承、发扬先辈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115日上午,宝应博物馆与国际小学开展了馆校共建项目的的第一个活动,举办了首届“传承先贤精神  争做当代状元”为主题的宝应历史名人——清代状元王式丹的专题讲座。50名来自宝应国际小学的学生和国际小学的数名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了王式丹第十一代嫡孙、宝应政协文史委主任科员王强先生向学生进行了专题讲座,简单介绍了明清的科举制度、王式丹的生平事迹及其诗词成就。学生们在认真听的同时,还记下笔记,并对王式丹59岁考取状元的事迹表示赞叹,还不约而同地表示要学习王式丹发奋读书的精神。

 

在有奖问答环节中,学生们积极踊跃回答主持人的提问,不仅给活动增添了乐趣,寓教于乐,而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仔细参观了博物馆,认真聆听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增长了对宝应深厚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了青少年热爱家乡、学习先贤的激情。

 

活结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今后将努力学习,传承先贤精神  争做当代状元。

 

据了解,此次讲座结束后,宝应博物馆还将开展“争做当代状元”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并邀请专家进行专业评审。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数名,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并领取相应的奖品。

 

 

 

为积极策应全面提升我省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水平的政策要求,今后,宝应博物馆将制定2016年度宝应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提升项目方案,以馆校共建项目为抓手,在馆校互动、无缝对接、建立长效机制上等方面做出有益地探索,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陈美云/文  罗超胜/图)

 

王式丹简介:

 

王式丹是宝应妇孺皆知的人物,他是宝应唯一的一名状元,人们也以有他为荣,在宝应学宫鼎甲坊的匾额上“状元”就写着他的名字。

 

王式丹(16451718),字方若,号楼村。江苏省宝应县广洋湖镇双楼村人(清代为曹村乡二图)。生于清顺治二年。出生时顶有异香,经月不散。少长,耳白过面,相者曰:“当以文名天下”。

 

王式丹年轻时才华横溢,九岁能文章,十余岁应童子试,即冠其军。二十余岁时其诗词就“弘深清壮,沉郁顿挫,以为绝伦”。其文章风雅,高山景行,士林罕有俦匹。江苏巡抚宋荦辑《江左十五子诗选》,以王式丹冠其首。其诗文一出,争相传诵,无论长篇短歌皆精彩绝艳,震耀当时。

 

王式丹五十八岁时乡试中举。五十九岁会试、殿试皆第一。康熙皇帝钦点:“此卷作状头,天下人服否?”从考官皆对曰:“无有不服者。”康熙皇帝亲自审定王式丹为“天下人服”的状元。王式丹以华首之年连中二元,世人荣之,更为宝应人赢得了荣耀。人称“花甲状元”或“白头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历充《皇舆图表》、《佩文韵府》、《大清一统志》、《渊鉴类函》、《朱子全书》、《二十一史》纂修官等职。著作有《楼村诗文集》《灵痘录》等。

 

相关知识链接:

 

古代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即为解元、会试(明清两代各省举人参加的考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大殿上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第一名为状元,因其为殿试一甲第一名,别称殿元。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次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中状元者号为“大魁天下”,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榜眼——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宋时一甲第二第三均称榜眼,意指榜中之双眼。明清两代始以专属第二名。

 

探花——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时进士在杏园举行“探花宴”,以少年俊秀者二三人为探花使,亦称探花郎,游遍名园,探取名花。南宋以后,专指第三名。

 

进士——意即贡举的人才。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为最重要,参加礼部考试之人,都可叫进士。考试合格者赐进士及第,其后又有“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的名义。明清均以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殿试赐出身者为进士。进土始专指殿试合格之人。

 

贡生——生员(秀才)一般是隶属于本府、州、县学的,若经考试升人京师国子监读书的,则不再是本府、州、县学的生员,而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清两代贡生有不同名目,明代有岁贡(贡入国子监生员之一种。明清两代每年或二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人国子监读书的)、选贡(贡人国子监生员之一种。明制于岁贡之外考选学行兼优者充贡)、恩贡(贡人国子监生员之一种。明清定制凡遇皇室庆典,根据府、州、县岁贡之常额,本年加贡一次作为恩贡。清代特许“先贤”后裔人监者)和纳贡(贡人国子监生员之一种。明代准许纳资人国子监,由生员纳捐);清代有恩贡、拔贡(贡入国子监生员之一种。清制初定6年一次,乾隆改为12年一次,每府学2名,州、县学各1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人京,作为拔贡,任朝考合格,可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副贡、岁贡、优贡(贡人国子监生员之一种。清制每3年由各省学政从儒学生员中考选一次,每省不过数名,亦无录用条例。同治中规定,优贡经廷试后,可按知县、教职分别任用)和例贡。

 

责任编辑:马晓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