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祭祀礼乐标签 > 传统活动

嘉定孔庙集体汉式婚礼参与者八成是海归
来源:上海观察 | 2016-09-24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741

2016上海孔子文化节系列活动的重头戏——集体汉式婚礼日前在“吴中第一”的嘉定孔庙举行,7对新人“合卺”、“结发”,用传统的方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合卺、结发复原传统周礼

 

  孔子时代的婚礼有哪些步骤?在嘉定孔庙举行的集体汉式婚礼由“共牢合卺”、“解缨结发”、“然诺相许”、“立誓结盟”四部分组成,由一名“赞者”担任婚礼的主持人。负责此次“赞者”工作的姚渊向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介绍,“共牢礼”指夫妇共食一鼎所盛之肉,“牢”原意为牛羊等牲畜,“共牢”寓意平淡相守、不离不弃。“合卺礼”即夫妻交杯而饮,寓意同甘共苦、合体同尊卑,在古代,也常用“合卺”代指结婚。这些礼仪都在《礼记·昏义》有记载,“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解缨礼”、“结发礼”听起来更为浪漫,“解缨礼”指新郎解下新娘发上所系红缨,寓意打开心锁,担负起新娘的托付。“结发礼”则是说剪下新郎新娘头发结成一束,正如古诗中所云“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寓意爱情不老、誓约不朽。

 

  伴随编钟、编磬的乐声,七对身着华丽婚服、精心妆扮的新人在执事们的引导与陪伴下,缓缓踏上孔庙大成殿前月台。当新人们双手相执,互相许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时,现场观众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掌声。据工作人员介绍,嘉定上海孔子文化节已经是第九届,每年都会有一些传统文化项目作为亮点,比如成人礼等,而汉式婚礼是第二次举行。这七对新人是从40对报名的新人中筛选而来的,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必须生活或者工作在嘉定。

 

 

  之前参加集体婚礼的新人限定在六对,今年“破例”增加到七对。原来,一对在崇明的新人看到以往孔庙集体婚礼非常感兴趣,为此特意把婚期从去年的11月推迟到现在。“原本我们婉拒了他们的请求,但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们一直为了梦想坚持等待;同时也很焦急,担心家里老人等不及见证仪式的举行。没想到一场嘉定孔子文化节的活动,竟然牵连到两个家庭的悲欢。”工作人员介绍说。

 

  选择汉式婚礼的85%以上是海归

 

  在上海,婚礼的样式正越来越多元。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归传统,用汉式婚礼来缔结自己的婚姻。据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统计,上海选择汉婚的新人逐年呈增长之势,该机构从2007年开始推出这一项目,一年的申请在10场以内;从2009年起每年增至四五十场。这些申请者们有85%以上是海归。

 

  让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主任晓英印象深刻的是,今年96日举行了沪上首场双胞姐妹汉婚归宁礼。“归宁”即回娘家,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婚俗。双胞胎姐妹新娘分别在美国和英国工作,都很喜欢传统文化,因此特别选在中秋前夕分别从美国、英国回到上海的父母家中,团圆和乐,喜上加喜。双胞胎姐姐的丈夫是一位美籍华人,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他也由此感受到了中华传统礼仪之美,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文化之根。

 

 

  不只是在上海,浙江、云南、广西等地也举办过传统汉式婚礼,这些选择庄严、肃穆的“周礼”婚仪的新人至少一方是有留学海外经历的。“这也佐证了一种说法:人在国外时更容易引起爱国之情,更想要找寻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印迹。”任晓英说。(作者:钟菡)

 

责任编辑:马晓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