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祭祀礼乐标签 > 传统活动

举人村:“开笔礼”吸引游客
来源:江门日报 | 2012-02-22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293

主礼人为学者进行开笔礼的其中一个步骤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饱含智慧,若吸收其精髓,极有利于祖孙后代的立志成才。每年开学前,很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参加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开笔礼”,寓意孩子要开始学做人,学知识。

 

  为了满足家长们的需求,不少省内景区推出各式各样的“开笔礼”活动,而广东省恩平市的歇马举人村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珠三角游客前来游览。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心愿,为此,每年从大年初一开始,歇马举人村就会为3岁以上的儿童举行“开笔礼”,让参加典礼的儿童树立远大志向,迈出求学上进的坚实一步。不少深圳、珠海的游客带着孩子专程赶来参加这里的“开笔礼”仪式。

 

  曾有670多人考取了功名

 

  从广东江门出发,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恩平,在恩城收费站下高速后,大概十分钟车程就到歇马举人村了。

 

  导游小姐说,歇马举人村已有近700年历史,村人的祖先秉承“笔筒量米也教子读书”的祖训,兴教育才,所以明、清两朝就曾有670多人考取了功名,其中贡生、监生、举人以上的有285人,九品至二品官员430多人,而近现代亦培养了200多名大学生,其中博士2人,硕士12人,分布在国内外工作。最近这里的一户人家23岁的千金在澳大利亚成为博士后。在这座古老的村子里,村民的生活中除了闪耀着中国儒家传统美德的光辉,还流传着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

 

  现在,歇马举人村已被开发成旅游风景区,风景区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享有“第一举人村、著名风水名村、科举功名碑林村、教育文化村,健康长寿村、民俗文化村、绿色生态村”之美誉。

 

  “开笔礼”:启蒙教育第一课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即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被称为人生四大礼之一。

 

  和一些景区简单的“开笔礼”形式不同,歇马举人村有着11个“开笔礼”步骤,每一个都寓意深刻:1、正衣冠。小朋友整理好仪表,表示端正态度,庄严肃穆及对孔圣人的尊重;2、净心灵。用放有柚子叶的清水洗手,表示虔诚拜师,专心向学;3、拜圣贤。手执檀香,在主礼人的指引下,进行三拜,把香插在香案上;4、开慧眼。主礼人用朱砂笔在学童眉心上点上一个圆点,代表点破朱蒙,从此开窍,读书聪明;5、明古训。在教子台上,听歇马村民育子成才为国家作贡献、受嘉奖的故事,及八大功名旗杆夹主人读书成才的故事;6、学执笔。拿起毛笔,写下一个“人”字,让小朋友明白,做人先立品,后立志,然后要努力读书,将来才能站得稳,才真正成“人”;7、许愿望。在孔圣人前许下愿望,挂在有着350年树龄的龙眼树上,寓意望子成龙;8、点龙睛。拿起朱砂笔,在金龙眼上一点,表示愿望成真;9、谢师恩。再拜孔圣人及向主礼人谢礼,表示孩子以后就是圣人的门生了,请圣人庇佑;10、一鸣惊人。用力一敲皮鼓,表示将来一鸣惊人;11、行功名路。感受功名之乡的灵气。

 

  记者看到,景区里特别聘请了一位70多岁的老校长作为“开笔礼”的主礼人,老校长的淳淳教导与小朋友们的悉心听讲,烘托了举人村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蕴。

 

  学生春游好去处

 

  “歇马留人不愿归,锦水风情游人醉。”歇马举人村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让旅客流连忘返,声名远扬省、港、澳。每到周末、节假日,不少远方的游客慕名前来游览。

 

  据悉,旅游区自2005年12月19日成立至今,接待游客已超过50万人次。2006年,在广东省旅游局组织的“寻找广东最美丽的乡村”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广东最美丽乡村示范区”;2011年,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旅游特色景观名村”称号。

 

  在举人村里,每个景点都包含教育意义。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位于歇马公园的正门附近、与村庄的古祠群相对的教子台,其四周是功名碑石,周围树木葱茏。教子台上有两棵300多年的龙眼树,寓意望子成龙。从古至今,村民一直在这里教子,期望孩子好学上进,立志成才。

 

  春节过后,歇马举人村最大的游客群体是家庭亲子游和学生春游。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歇马举人村就是名副其实的活书本,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成才故事,小朋友们能获得那种积极进取的力量,培养他们勤奋好学的理念。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