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传奇 历史

三次重建 三次搬迁 文庙见证犍为千年斯文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 2011-09-16
打印 复制 点击量:7293

 

    这几日,犍为文庙博物馆馆长郑克成很忙碌。从9月23日起,犍为要举办文化旅游节,一系列有声有色的活动将在文庙“上演”。在这座四川最大的千年文庙内,人们将观赏祭孔仪式、聆听祭孔礼乐,感念师恩,追远慎终。


  几经迁修形成左庙右学的布局


  犍为县城玉津镇南街,红色的万仞宫墙内,高高的飞檐探出头。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一座座建筑依次排列在从南往北的中轴线上。阳光下,文庙显得琉璃滴翠、肃穆雄伟。


  “不过,这并非这座千年文庙的原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所所长姚军告诉记者,犍为文庙最早建于宋真宗祥符年间(1008-1016年),是建在沉犀镇(今清溪镇)西沉犀村沉犀山东。到了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县令左震将文庙迁到县城南,可元朝末年毁于战火。明洪武初,县治迁到了玉津镇,县佐陈兴在新筑县城的同时,在城南重新修建了文庙。成化年间(1465-1487年),知县钱承德将文庙重新修葺。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文庙被知县陈懋功迁建到南城外一里的文豹山(今狮子山)南面的罗盘坝,因堪舆家认为此处风水不好,会影响犍为的文脉,所以只修了大成殿。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时,知县吴道美将文庙又迁回了城南旧址。


  “这一次不仅仅是迁建,同时对学宫的规模进行了扩大、改造。”姚军说,此后数十年间,学宫建筑因木头腐朽渐渐倾塌,崇祯八年(1635年)再次修缮。可惜在明末战火中,文庙再次遭毁。


  姚军告诉记者,现存的文庙是在清代重新恢复并多次维修、增建的基础上形成的。“最重要的一次是乾隆三年(1738年)县令宋锦对文庙的修葺、增建。”这次维修,一改明代前庙后学的格局,而是把文庙和学宫照元代以来并列修建的传统原则修建,形成左庙右学的布局,基本奠定了犍为文庙的格局。


  “犍为文庙经历了三次重建,三次搬迁,十二次大型维修。目前占地36亩,位居全国第五,四川第一。”

 

  飞角三重檐全国文庙独一无二


  经过调研,姚军发现,犍为文庙的大成门与四川其他地区的文庙不同。


  大成门将歇山式、牌楼式、悬山式三种屋面融为一体,正中三重檐牌楼镶嵌“天开文运”琉璃文字,使整个屋面华丽高雅,极为罕见。远远望去,大成门颜色丰富:绿色是整体主色调,牌楼式屋顶则采用了黄色琉璃瓦,形成点缀。一些屋脊又采用了嵌瓷工艺,局部绿色琉璃瓦进行了刷白处理,形成投影效果。而斗拱却是红褐色,犹如万木丛中盛开的朵朵鲜花。“其实,大成门的内部结构仍旧是穿斗、抬梁混合式,但屋顶的处理方式使其别具一格。”


  “这种飞角三重檐的建筑形式,在全国1500余座文庙中独一无二。”姚军说,因此曾为中外建筑师拍手叫绝。


  精美的石刻,也是犍为文庙的显著特色。大成殿内的柱础,共有四组不同的图案,龙、凤、狮子……雕刻极为精美,全部采用整石雕刻而成。并且,柱础的石材属于铁石,非常坚硬,历经数百年风雨,没有丝毫风化和磨损,也是文庙的镇庙之宝;又比如拜台的20块栏板,每一块的正背两面都有4只蝙蝠,共有160只,且每一只蝙蝠飞翔的动作和神态绝不雷同。


  不仅如此,犍为文庙全部采用高达20余米的“顶天柱”作为支撑,选材极为困难。大成殿中采用全龙木雕撑弓,在四川是绝无仅有。而圣域、贤关旁各加一便门与礼门、义路相通,把祭祀大典与平时瞻仰分开。并且,建于清代的节孝坊和奎阁紧邻文庙,宛如众星拱月,构成了一庙、一坊、一阁富有传统地方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群。于是,当地人又将犍为文庙称为“犍为故宫”。

 
  万仞宫墙毡帽点就宫字头


  “自古至今,文庙还流传着许多故事。”文庙博物馆馆长郑克成说,像文庙的第一道屏风万仞宫墙,上面的石刻大字就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传说书写这四字的人,是清代咸丰年间一个叫彭山的在押死刑犯人。一听到县官点名要他书写 “万仞宫墙”,他答应后在心中打好求生的主意。众人围观下,“万仞宫墙”四字一挥而就。县官仔细端详,看出了“宫”字的毛病,喝令道:“这宫字咋个没得脑壳(指上面少了一点)?”彭山答道:“县官有所不知,小人有没有头还不晓得,哪里管得了少一字头呢?”县官这才恍然大悟,只好当众表态:宫字有头,本官赦你无罪,马上当众释放。


  彭山等的就是这句话。随手抓起差役头上的毡帽,饱蘸墨汁,对着宫墙,飞起一脚,那毡帽不高不低,不偏不倚,刚好落到宫字头上,成为一个大大的圆点。经这一点,四字顿然生辉。县官目瞪口呆,众人啧啧称奇,而彭山也消失于人群之中。


  陈列在玻柜中的钱山,也留下很多谜团。郑克成介绍,钱山重达三吨,估算约有十多万枚古币,发掘出土时全部锈蚀氧化,凝结成块,无法剥离。专家考证,这批古钱币流通于7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


  “发现古币的地点是杜家大院,而非宋代县城所在地。”郑克成说,这就留下很多疑问,该处是古代钱庄?还是官府的钱库?若是私人财产,700多年前这家院子的主人是谁?是辛苦积攒传之子孙的家产?还是一笔来历不明的不义之财的藏匿之地?……


  从1943年起,犍为文庙由庙学并用演变为施教专用,至1997年学校搬出文庙,长达54年,文庙的建筑和设施被严重破损。


  姚军告诉记者,从1997年-2001年,政府拨款300余万元,对文庙的大成殿、贤关、圣域、礼门等进行了维修。2003年,文庙迎来历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对主体建筑大成殿、启圣宫等进行了全面维修,并以山东曲阜文庙和北京文庙塑像为蓝本,新塑孔子、十二哲及先子先儒的塑像。2006年,犍为文庙被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从2007年起,犍为文庙恢复了祭孔大典。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