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传奇 历史

金庄文庙的由来
来源: | 2011-04-08
打印 复制 点击量:9066

 

 

    平遥城东六七里的金庄文庙,以形象逼真、体态端庄的孔子及“四配十哲”的塑象而闻名遐迩。说起金庄文庙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

    元朝延佑年间,有十名结伴而行的举子上京赶考,走到平遥金庄地面正好金乌西坠,天近黄昏。这10人进得村来,但见街道整洁,屋舍俨然。这些举人向人打问住处时,有人指着村西的塾堂道:“那儿宽敞,安顿你们没有问题。”于是这些举子便都来到塾堂前。只见这塾堂虽然不大,但都收拾的整齐干净。院中东面一棵柏树的五棵树身竟是刚出土就呈分蘖性,长得枝繁叶茂,精神斗擞。众人来到院中,一位50多岁的老先生迎了出来。当众人说明来意,老先生非常热情地迎接进屋里。

 

    众人坐下寒暄一番后,才知道这位先生姓李,是本村的一们秀才。



    “李先生,你们这村不错!”一位40岁左右名叫张傅霖的跟李先生攀谈道,“我一进村,就感到这里非常的不一般。”

 

    “听老年人说,从前我们这里就很不错,村子原名‘聚贤庄’,读书做官的人很多,于是有人想让后代得到庇荫,就给改了‘荫庄’的村名,结果后来不但没有庇护住,反而给引来一场大洪水,把村子都给淹了,淤泥将人们的住房也都给湮没了,要不是院中的‘白菜柏’作记号。”李先生边说边指着堂院中的柏树,“人们简直连村子的踪影也寻不见。后来人们觉得‘荫庄’这个村名不好,于是就改名为‘金庄’,意思是说金子最贵重,就是再大的洪水也埋不掉,冲不走。还真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庄’了。这不,有了钱的人就想让孩子们读书,于是将我这摊糊不上墙的稀泥也端了出来,这真是‘谬从其职’呀!”李先生讲述村史不忘自谦几句,真令这10位举子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

    “现在这塾堂,洪水湮没之前是什么地方?”体态端庄的张傅霖似乎动了考古的兴趣,一股劲儿地在这个问题上往深挖。

     “据老辈子说,这里以前是一座‘文庙’,里面供奉着孔夫子和他的门人弟子们。这棵白菜柏,就是当时庙院中的一棵树,现在树身都让土给埋住了。”李先生一边说一边摇头叹了口气。

 

 


    夜深了,张傅霖躺在桌登排成的临地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眼看快到子时,忽然听得门外有人声,由远而近,门被推开,从外面竟走进了孔老夫子和他的四大门人,孔老夫子虽显龙钟,但精神依然很矍铄。紧跟进来的是年龄虽轻但头发已然全白了的颜回老弟。再后面的是50岁左右的曾参兄长,只见他严肃中不乏温雅,一副谦敬随和神态。第三位是孔老夫子的孙子子思,但见他体态微胖,酷似其父。第四位则是年逾不惑的孟轲孟子舆,虽然他是走在最后,但他那轩昂的气魄,似乎走路时也没有忘记涵养浩然之气的功夫。这四人分列孔老夫子两侧,而孔子则已端坐讲坛,开始“贤贤易色”一章的讲述,张傅霖等10人坐在坛下无不为孔老夫子仰扬顿挫的讲解而入神,不觉外面已是暮色苍茫,孔老夫子的讲课也渐近尾声。不料外面突然狂风大作,塾门开处,只见一只背长双翅的老虎向着还在静听入迷的张傅霖飞扑而来,吓得张傅霖大叫一声豁然而起,原来竟是南柯一梦。定睛看时,那几人不料也同时惊起,互相一问情形竟与张傅霖所梦情景一般无二。不过最后飞虎扑人却都是扑向张傅霖,于是众人不禁都异常惊诧。看看时辰,正是午夜子时,众人再无睡意,于是都穿上衣服,坐谈等待天明。思维活跃的李铎道: “咱们同时梦见孔老夫子,这也算古今一大奇事。并且这五位圣贤一起出现,看来对我等确有点提携之意。但这飞虎冲张大哥而来,真不知道其寓意如何?”

    平日比较稳沉的郭文质道:“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姜尚,成就了周朝800年的基业,而张大哥梦遇飞虎,这次金榜题名必中无疑,而且后面还要建立一番大功名哩!”

    第二天,众从待李先生起来,打问了孔子神位,于是一起上到学堂正屋,一字排开,对着神位行了大礼,并说道:“如若圣人在天有灵,保佑我等高中及第,我等将来必重建‘文庙’,再塑金身。”

    不料这十人到京师,所考的内容与孔夫子所讲的竟分毫不爽。于是十人无一落榜,俱高中进士。这些人后来不是成为治理一地的大员,就是成为管理一方的要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转眼18年过去了。且不说这十人如何春风得意,飞黄腾达,单说这张傅霖虽也官至正品,富贵荣华,但由于他金榜题名时已届不惑。虽然也觉得心得意满,但总觉得官场沉浮,难以逆料,还不及早年教书优游而雅,于是干脆修书一封请求辞官。上司也早厌烦了这位不通世俗的老夫子,因此退职报告很快就批转下来。张傅霖于是走访了当年一同留宿金庄塾堂的9位同窗,提议兑现当年在孔老夫子面前许下的诺言:“重修文庙,再塑金身。”众了听了无不慷慨解囊,并托张傅霖老先生全权办理。

    当张傅霖身携巨资重返金庄时,塾堂里的李先生正准备找人接替自己,于是张傅霖遂接管了塾堂,并联合了金庄村里的赵、乔、李、张等富户以及附近各村的志士仁人,经过数年的辛苦营建,终于建成了远近闻名的“金庄文庙”。一时金庄遂成为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礼仪之乡。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