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传奇 历史

恭城文庙:中国南方的文化灵魂
来源:中国网 | 2013-04-01
打印 复制 点击量:7122

大成殿

 

棂星门

 

    1988年全世界几十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法国巴黎共同呼吁: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中国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孔子成为世界最有影响的十大名人之首。孔子的那部有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美誉的不朽著作,成为问世以来几乎所有政治家、思想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扛鼎之作。

 

  从建筑风格来看,恭城文庙是严格按照孔子思想的精髓:序,正,和,来设计和建造的。


    恭城文庙是典型的按“序”建造的建筑,在有2000多年辉煌文明史的中国,类似这样的建筑不胜枚举。建筑学中有句名言:建筑反映的是思想。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思想发展史,无一不是反映出这种顺序渐进,持序而为,礼教秩序,井然有序的入世哲学。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成了这种“序”最好的思想注脚。这是一种沉淀了的思想和升华了的智慧!

 

  “正”是恭城文庙建筑的一个重要特色。在这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堂一殿,一碑一刻,一桥一路,甚至在弥漫的香火中,都体现了孔子的正心、正名、正位、正物、正统的文化理念。在现代美学中,反对称、非平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时髦;在恭城文庙这样的“正”文化氛围里,尽管让人觉得有些许压抑,抑或觉得有些许呆板和陈旧;但你不得不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折服孔圣人深邃、睿智的文化思想——几千年来,我们不正是在这样的“正”思想指导下,走过来的吗?


    其实,恭城文庙所表现出来的“和”,才是孔子思想最深远、最有代表性,也是世界上最能获得认知的思想。有人说,中国哲学实际上就是“和”哲学。“和”就是适中,不偏不倚不温不火不过不及;为人处世讲究的是,和为贵,亲和力,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政治上讲究的是政通人和,自然界希望的是风和日丽,和风细雨。“和”在哲学上便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一种对立统一,综合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反映出来的是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宋代理学家、《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说:“礼理也乐和也,礼阴也乐阳也。”

 

    “和”反映到美学上则是追求和谐、协调、敦厚、温良的中庸之道。在恭城文庙中的“和”的表现在于形象、比例、尺度、质感、细节、装饰都相互协调,相互衬托,相互比照,渐变多于突变,过度多于突兀,联系多于对立。这反映出瑶族同胞吸收中原文化的亲和力。


    最近读过一本书《中国能赢——中国的制度模式何以优于西方》,书中的观点,让人击掌叫绝:中国虽然重新成为世界性大国,但不容否认,也是当今大国中情况最为复杂、内部矛盾最多、制度建设最为欠缺的大国。这都是中国进一步崛起的挑战和目标。不过当西方创造的鼓励物质享受的现代化模式,无法解决其带来的众多严重问题时,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中庸”、“和谐”等理念都有可能成为新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孔子思想的魅力所在。

 

  再次告别恭城文庙,回首看着渐行渐远它金碧辉煌的影子,咀嚼着一句话,就像如果到法国不知道埃菲尔铁塔,到意大利不知道不知道威尼斯水城,到荷兰不知道美人鱼雕像,到北京不知道长城,到上海不知道东方明珠一样,如果你到中国南方、到桂林而不知道恭城文庙,或者走进那座神圣的文化殿堂,触摸那历久弥新的文化灵魂,那你就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就减少了三分之一。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