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所有孔庙 > 祁县文庙 > 特色当地

祁县古城的渠家大院
来源:华夏经纬网-祁县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研究 | 2011-06-23
打印 复制 点击量:6384

渠家大院

 

    祁县古城的乔、渠两家是晋商12大户之首,可以说乔、渠两大家族实际上支持着古祁县的社会经济。素有“东有渠半城,西有乔半城”之说。


    祁县渠家是祁帮商人中资财最大的一户。他们的茶庄“长裕川”声名卓著,票号“三晋源”汇源通天下。据《清稗类钞》载,渠氏资产为三四百万银两,进入黄金时代后,当时为晋商八大富户之一。除独资或合资经营三晋源、长盛川、百川通、汇源通、存义公等著名票号外,还开设有众多的茶社、盐店、钱铺、典当、绸缎、药材等商号。除了经营商业外,渠家对工业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光绪28年(1902年),接管了官办的山西火柴局改组为双福火柴公司。此外,投资了山西保晋矿产公司、晋华纱厂、晋生纺织厂等企业。渠家在晋商中颇具代表性,其发家过程,经营之道及其爱国、投资近代工业、热心公益、兴办教育、发展文化等都很引人注目。渠氏家族及其商业兴衰史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近代商人命运兴衰之缩影。

   

    渠家大院位于祁县古城东大街路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此后曾多次修茸。大院占地面积5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有8个大院,19个小院,房屋240间。大院外墙高耸,磨砖对缝,上面筑有垛口式的女儿墙,砖砌的拱形大门,门道宽敞,大门顶建有一座眺阁。大院东侧为牛房院,供停放车马用,有便门与主院相通。主院为里五外三二进式牌楼院,贴壁砖雕街门上有石阶三级,石浮雕门墩一对。门道内是木制方格彩绘顶棚,门道北是垂花屏门。在里外院同有一座10余米高的十一踩木牌楼,设计精巧,工艺精良。牌楼两边是对称的砖雕影壁,牌楼底座比院心高两个台阶。正房为歇山顶明楼,高约20米,是当时县城中最高的建筑物。明楼设前檐走廊,檐前有通天明柱,上有精细的木雕饰件和匾额,对联走廊两端是砖雕诗文、书法,走廊前是砖雕人物卉。全院檐台、窗台、台阶都由青石砌成。院内匾额盈目。主院前方是升平院(戏台院),南面是面阔五间的戏台,门前有凸出式卷棚顶抱厦,下用明柱支撑。将屏门卸除便与抱厦连成一片,拼成近20平方米的戏台。东西厢房门面嵌有木制隔扇,隔扇一除,便成为包厢看台。主院西侧有一条砖砌甬道,甬道北面是两所筒楼院,南面是一所小四合院。两所筒楼院与主院并肩而立。紧挨主院的为横竖各五间的歇山顶四合院,贴壁砖雕门楼,石阶、石浮雕门墩和主院相同。北房为二层筒楼。砖砌出檐,砖砌拱形门窗。另一所筒楼院和上述筒楼院大同小异,只是院心狭长。甬道南面的歇山顶四合院,四面都是五间,南房为正,门前有卷棚顶亭台。石栏杆院原为待客场所,西面是五间单坡式瓦房,东面为汉白玉石雕栏杆,左侧是五进式穿堂院。五进院庭院深深,偏正结构,长约百米。进入拱形大门,西面是栏杆院的汉白玉雕花栏杆,东面为牛房院。向北过庭院上两个台阶是一道屏门,过屏门院落西面是墙,东面为五间厢房。过庭院再上两个台阶是一道石雕长方形门,门两边有对称石雕影壁。过石门院落东面为七间厢房,西面是一座木雕牌楼,由此可进入主院,向北走又是一道屏门,两边有对称砖雕影壁。最后一个院落的东厢房是五间二层明楼,它和正面的二层出檐明楼组成一个二层楼角,楼梯在东北角,用砖砌成,北楼上下都是歇山顶。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