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名人堂

娄谅:一代宗师
来源:上饶之窗 | 2012-07-17
打印 复制 点击量:11531

 

    娄谅,1422年出生于上饶城水南街劳动路娄家巷30号“理学旧第”(这是上饶城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明代大理学家、教育家,是大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王阳明的老师(黄宗羲《明儒学案》):“姚江之学,先生为发端也。”(姚江之学,王阳明心学。先生,娄谅)。

 

  唐初,娄谅的先祖娄曜任上饶尉,筑居州北(上饶城北)。娄曜子娄璜,乐山水,择址于州东 40里之坎石(沙溪镇毛昏村)置田筑室。娄璜生子二,娄师德和娄师道。娄师德累官至御史台中丞,为唐高宗、武则天的重臣。两宋,娄氏出过7位进士。到了明代,娄氏家学(儒学)至娄谅,成伟器(成为儒学大家)。

 

  少年娄谅阅群书,志于圣学,四处求师,每触至言格论,契合于心者,便吟讽不已,定要用朱笔圈点,未尝有顷刻懈怠,读书常常至深夜,才入寝。在四处求师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学问家却忙着教授举子之学(应考的学问),而非“心身之学”。这让他很失望。后来,他到了抚州崇仁,从学于居乡躬耕食力的吴与弼数年。

 

  娄谅在抚州崇仁从学,深得吴与弼器重。初到崇仁,娄谅不屑细务。吴与弼与门人共耕,边挥锄边对娄谅说:“学者,须亲细务。”娄谅即悟,学之道不能不亲治细务,躬行践履,格物致知,为问学之途。此后,他在吴与弼的馆舍里,凡扫除之事,必亲自去做,从不使唤童仆。吴与弼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把列为入室弟子,凡不于语门人者,皆语于娄谅。

 

  娄谅对自己的老师也是敬重有加。作为一个纯粹的学者,吴与弼认为“安贫乐道,斯为君子”,一生绝意科举,自然有怪脾气,来客如果不是上门求学者,一概不见。当时,有南昌学者张东白和吉安永丰学者罗一峰到崇仁拜访吴与弼,吴与弼不见。此二人就给友人写信诋毁吴与弼,但吴与弼却一笑了之。娄谅找到他俩,说:“君子和小人本是势不两立的,如果后人认为康斋(吴与弼的号)是小人,而二兄无疑是君子了;但倘若后世把康斋当成是君子,却不知二兄应把自己看成是什么样的人呢?”被娄谅这么一说,罗一峰和张东白反倒不好意思起来,不再诋毁。

 

  娄谅从无州回到上饶,携弟娄谦在“理学旧第”后山建设“芸阁”(“芸阁”,娄谅老师吴与弼题写),以读书、讲学为事。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到了43岁才应举进士,并被朝廷派任成都府学训导。可在成都的任上只呆了两个月,他就谢病南归,回到上饶“芸阁”教授学生。“芸阁”授徒,从者甚众,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 1489年),18岁的王阳明,到南昌迎新婚妻子归浙江余姚,舟至广信府拜谒娄谅,便携妻在上饶从之问学。娄谅授之以宋儒格物之学,王阳明深契之。

 

  娄谅一生在“芸阁”读书讲学,贤声远播,地方官员对他都很尊敬,常偕幕僚拜访他。而娄谅只在他们初至上饶上任或解任离开上饶时,才礼貌回拜,平时不与官府过多交往。他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做学问,主敬穷理,以“收心、放心”为居敬之门,以“何思何虑,勿助勿忘”为居敬要指。他每天早早起床,先拜家祠,然后接受家人及门生揖拜,再上“芸阁”读书讲学,读邸报,议时事。他在芸阁讲学的时候,常常是议论慷慨,善发人智,听者忘倦。常有远道而来的拜访者,请教各种问题,至于终日不忍离去。如,王阳明携带新娘在娄谅家求学,“从学年余”不肯回余姚老家。信江南岸的“芸阁”,终日书声、议论不绝。

 

  1491年初夏,灵山白云峰崩落数十丈,娄谅叹曰:“吾殆死矣!元公(周敦颐)、纯公(程颢)皆暑月而卒,予何憾!”遂召弟子永诀。这年农历五月廿七日娄谅逝世于“理学旧第”家中,门人私谥“文肃先生”,友人张东白作墓铭云:“灵峰信之主山,哲人之萎,岂偶然哉!”他的门生夏尚朴祭文说:“先生气象岩岩,灵山降神所致。”

 

  娄谅的儿子娄性、娄忱都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长孙女嫁给宁王朱宸濠为妻,时人称娄妃,是明代才女、诗人和书画家。次孙女嫁给明代宰相费宏之弟、礼部尚书费寀为妻。娄谅著有《日录》四十卷、《三礼订讹》四十卷、《诸儒附会》十三篇、《春秋本意》十二篇等书,只可惜因受其孙女婿宁王朱宸濠谋反受株连而遗文散佚。此乃中国学术的一大遗憾。

 


 
 

 

责任编辑:贞元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