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国学

学而不厌的义务国学讲师
来源:天津网-数字报刊 | 2011-11-14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604

 

    在上杭路街道万和里社区居住着这样一位老人,年轻的时候入伍当兵,两次荣立战功,并荣幸地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离休后,他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在国学教育的讲台上默默耕耘,丰富社区老人和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这位老人是今年已76岁高龄的刘庆彩。


  提起刘老师教国学的初衷,那要从2004年河东军休二所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说起,一开始,刘老师负责干休所支部工作,看到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老干部们都很喜欢在这里学习、休闲。同时,大家又都很关心国家大事,每天都来这里看书看报,讨论当前的时政新闻。温总理曾经引用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干休所的同志们对这两句诗展开了热烈的议论,但其中也有人不甚理解,刘老师就为大家概括讲解了这首诗的背景。从此,干休所的一些同志就自发组织起来,学点唐诗和古文,而刘老师就毛遂自荐,当起了国学教员。在他授课的两年中,干休所的同志们自发学习一些古典诗词,不仅丰富了日常的生活,让知识面进一步拓宽,也让大家统一了思想,促进了干休的和谐团结。


  为了扩大国学的学习人群,2006年3月,刘老师在居委会的邀请下正式开设了上杭路街道万和里社区国学班,在他的宣传发动下,很快有50多位社区居民报名参加了学习,每周定期上课一次。刘老师说:“自从开了国学班,我就利用晚上时间做教案,因为大部分都是古文,我要把内容提前释义成现代文,并整理检查清楚,上课时尽量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学员听,让他们尽快对国学提起兴趣。”最初,刘老师组织学员用六堂课的时间学习了全本《三字经》,学员们不但兴致勃勃,而且学习情绪越来越高。班长刘艳红表示,学员们又一起订购了唐诗、宋词等学习课本,刘老师也一讲就讲了5年,虽然近一两年已经改为每两周上一次课,但上课时间一到,学员们依然坐得整整齐齐,认真学习新的内容。在将近7年的时间里,刘老师共讲授唐诗150首、宋词110首,以及部分毛泽东诗词、有关党史和古文句篇。


  问起刘老师这么多年的义务讲课会不会觉得厌倦,他笑着说:“研究和讲授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仅没有厌倦的感觉,反而觉得人更年轻更有干劲了。我现在每天都沉浸在古诗词当中,把给学员们讲课当成一种乐趣、一种分享,大家志趣相投在一起讨论诗词不知有多快乐。”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