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国学

三十余人“抱团”开办国学讲坛
来源:中国青年网 | 2011-12-18
打印 复制 点击量:6744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记者刚踏进湖北大冶市诚敬义文化交流中心,就听见朗朗的读书声传来。在这里,活跃着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他们把给别人带去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

 

  街头偶遇结缘他们想借国学“挽救”他人

 

  刘柏林,今年55岁,大冶城关人,一名普通的工人,从小喜读古诗词。去年11月份,他在陕西长安务工,一天在街上闲逛,有人免费赠送了一套《中国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光碟给他。他拿回去看了之后,被深深感动了:所有老师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以独特的形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刘柏林说,如今的社会人们都很浮躁,有的人急功近利,有的人犯上作乱。如果能用传统文化中的“五伦八德”来调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可以“挽救”不少人。于是,刘柏林把这套光碟寄给了好友朱庆林,并把推广传统文化的这一想法告诉了对方,令他意外的是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一想法还得到了退休老师吴首阶的支持。

 

  于是,刘柏林等人经常凑在一起朗诵、研究《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直至今年7月,有30余名爱好者加入他们抱团成立了“大冶市诚敬传统文化交流中心”。

 

  由于没有场地和资金,成员们“兵分八路”想方设法弘扬国学。

 

  王早升今年近60岁,是原大冶市国药公司的董事长,她主动提出出资10万元为交流中心租场地,购买书籍、光碟等资料;还是高三学生的冯昭带着他的同学上街“摆摊”宣传,一台电视,一个音响,几排凳子,开设“露天讲堂”,旁边桌子上摆满和《弟子规》有关的书籍和光碟,供市民免费取阅。见到前来听课的市民,小伙子们会深深地鞠躬,脸上漾着满满的笑意,并递上一杯水;吴首阶,是一名退休校长,一开始,他到某中学去找到校领导谈《国学》进校园,遭到了拒绝,之后他每天步行两里多路到大冶市茗山中学免费教授《弟子规》等,饿了就吃些自己带的饼干。茗山中学的校长见他如此执着,便答应在该校成立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如今,大冶已经有8所学校成为了诚敬义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潜移默化凑效多人受国学感染而“行善”

 

  大冶实验中学一位姓彭的老师说,以前常常对家人发“无名火”,夫妻关系一度紧张,在朋友的感染下,她接触到《弟子规》,其中的“行有不得,反求诛己”,让她学会从自身找原因与不足。

 

  今年47岁的沈纯(化名)曾是铁山某幼儿园老师,1993年从单位病退。她是父母抱养的,以前总怀疑父母对她不好,从小对父母有抵触情绪,在家里从不做家务,每天不是打牌就是跳舞,“女人应有的谦卑、柔顺我都没有。”

 

  传统文化的魅力深深地影响了她。她购买了大批传统文化书籍和光碟。后来先后在大冶、黄石的老年公寓做义工,帮老人按摩、洗澡,甚至倒尿盆。现在她还代养了一名9岁大的孤儿。“德行比分数更重要”。已是湖北师范学院大一学生的冯昭说。今年6月15日,冯昭和高中同学毕业聚会,在一家KTV门口看到躺着一个受伤男子,地上流了一摊血,一群市民在围观,他马上拨打了120,又主动帮忙把受伤男子送到医院,他的义举感动了不少人,在他的感染下,同学刘恒信等人也加入了《国学》宣传队伍。

 

  据悉,今年7月以来,这群传统文化爱好者在自己的交流中心举办了三场《幸福人生》讲座,共吸引1000余人来听课。下一步,他们将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村委会、进医院……让全大冶人都能受惠古人的智慧。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