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所有孔庙 > 番禺学宫 > 传奇历史

番禺学宫兴衰见证历史沧桑
来源:南方都市报 | 2011-07-05
打印 复制 点击量:6900

 
不管是被踩在脚下还是请上神坛,孔子总是成为被时代利用的符号。

 

    明洪武三年(1370),番禺县知县吴忠、训导李昕在现址创建番禺学宫。设在当时的惠爱西约(今中山四路),临近番禺县署。当时番禺学宫的结构、规模和各县基本相同,是广三路、深五进的宏大规模。中路有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和尊经阁;左路建筑群有儒学署、明伦堂、光霁堂、名宦祠。右路则有节孝祠、训导署、忠义孝悌祠、乡贤祠等。祠后有一大块空地,叫射圃,是武试的场所。四周宫墙围绕,后筑土墩,林木葱郁。

 

    1906年废除科举之后,孔庙的地位受到冷落。因此,在番禺学宫设立第一间番禺中学堂:八桂中学。为此,番禺学宫拆除了尊经阁、乡贤祠和名宦祠,改建成教室和办公室,又将射圃改建为学生宿舍和操场。
    

    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滇桂联军盘踞广州,番禺学宫成为一个驻兵场所。士兵们为了建造营房,拆祠毁殿、无所顾忌,甚至将神牌劈成柴火来烧,学宫内越发满目疮痍。

 

    1926年,毛泽东将农民运动讲习所从东皋大道迁到番禺学宫,为北伐战争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骨干。农讲所时期,办公室在大成门一带,学员宿舍在东西两庑,讲堂在大成殿,饭堂在崇圣殿。

 

    粤桂混战期间,番禺学宫又沦为伤兵的后方医院,再度遭到破坏。陈济棠治粤期间,提倡读经,恢复祭孔,番禺学宫得到整饬。番禺县长严博球将荒凉的番禺学宫收回管理,在正面开设番禺县银行,东邻芳草街的东巷借给中山大学作为预科学生宿舍。但陈济棠下台后,番禺学宫又是一片荒凉。
 

    而如今,多亏这块农讲所旧址的金字招牌的庇护,才让这“万世师表”的一方根据地躲过许多劫难。解放后,为了纪念毛泽东在此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番禺学宫被辟为纪念遗址。1965年维修时,把大成殿金柱中腐朽部分挖空,用钢筋混凝土加固,覆盖原木柱。经过多年损毁,原来广三路、深五进的番禺学宫大部分建筑都已不复存在。现左右两路仅存明伦堂和光霁堂,中路现存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及东西廊庑,占地5425平方米。主体建筑大成殿黄琉璃瓦,抬梁式木结构。(参考曹其华《番禺学宫记沧桑》)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