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保护利用 > 亟需保护

长沙清代学宫附属建筑面临拆迁
来源:三湘都市报 | 2012-11-14
打印 复制 点击量:7121

 

 

    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老院子。晌午时分,“吱呀”一声,推开陈旧斑驳的大木门,院中一抹阳光斜照,温暖舒适,仿佛和门外熙熙攘攘的闹市是两个世界。

 

    这座一百多岁的老院子没有名字,人称“成功街10号”,它是仅存的长沙县清代学宫附属建筑。它已挂牌“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点”,如今却面临拆迁的命运,能不能保存下来,目前还是未知数。

 

    【记忆】历经沧桑,小院已有百年历史

 

    当记者走进位于长沙市开福区的这座院内,抬眼便见一座古朴的木楼阁,镂空云纹的方格木栏、雕花红木窗镶嵌其中。正对大门的横梁上,还钉着“民主东街第五居委会、第十一社会主义大院”的牌子。

 

    今年83岁的罗元旦娭毑就住在院子里。老人在此住了50多年,她对院中的一切无比熟悉。

 

    “1958 年到1963年的时候,这里做了公社食堂。附近的人每天都拿着饭盆过来打饭。文革时,这里又成了居委会开会的地方。”阳光里,罗娭毑坐在一把靠背椅上,指着院子几间已人去楼空的砖瓦房回忆:院子建于清代,现在估计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成了廉租房,她就一直租住在这里,院中原先住有5户人家,已搬走了2户……

 

    【情怀】面临拆迁,老人难舍小院温馨

 

    正值午饭时间,租住在这十几年的市民王姐,正在公用厨房里切菜。罗娭毑也走进厨房,准备张罗午饭。原本狭小的厨房显得有些拥挤,但两个人有说有笑。

 

    “院子里邻里关系很好。我在这住了这么多年,从没看到大家因什么事吵架拌嘴,大家有事就相互帮忙”。王姐说,院子现在已被列入黄兴北路拆迁范围,邻居们都签了合同,马上得搬了。

 

    罗娭毑的老伴和四个儿女都过世了,亲人仅剩一个孙子,平时只在周末时回来看她。“平常就靠邻里,有时候要人帮忙喊一声就有人来了。”罗娭毑说,她很喜欢这种和睦相处、近邻胜远亲的小院氛围。“不想搬,没办法啊。”带着记者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罗娭毑眼里满是不舍。

 

    【价值】清代学宫仅存这一处了

 

    在院子左侧的墙体上,贴着一块“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点”的牌子。

 

    “这是今年暑假贴上去的,之前文物局的人来调查过。”罗娭毑说,文物部门虽称院子不会拆,但拆迁的人还是找他们这些租客办了相关手续。

 

    记者在长沙市文物局2010年公布的“新增313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上查询到,成功街10号位列89位,名称为“长沙县清代学宫附属建筑”,类别为“古建筑”,建筑年代是“清末”。

 

    “我专门去看过,拆掉太可惜了。”长沙市文史专家陈先枢先生说,这处文物点算得上仅存的“清代长沙县学宫附属建筑”。陈先枢介绍,比起会馆和公馆,长沙保存下来的学宫古迹并不多。长沙府保存的学宫故址在现在的文庙坪,旧时是长沙的最高学府,毁于文夕大火。现在的长沙古时分为善化县和长沙县,南边善化县的学宫在化龙池,如今只剩两堵墙。而北边长沙县,宋朝时学宫在如今的学宫街与成功街一块,明朝曾迁往文昌阁,清代又被迁回学宫街。“文昌阁还剩文昌庙,而清代学宫仅存的就这一处附属建筑了。”陈先枢说。

 

    回应

 

    开福区文管所:属“不可移动文物”,暂不会拆

 

    这样一栋满带着“长沙记忆”的老建筑,到底会不会被拆除?

 

    长沙市开福区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2010年6月8日,长沙市文物局公布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情况,位于开福区成功街10号的古建筑有一定的价值,所以纳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这栋建筑暂时不会拆除,如果相关部门要拆,必须要办理相关手续”。

 

    记者了解到,在长沙市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刚刚编制完成的《长沙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中,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2468处,现已消失208 处,其中71.63%因为建设性损毁;11.06%人为因素占用。究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加速,开发扩张,文物的历史意义难抵短期商业诱惑。

 

 

 


 

 

责任编辑:路宁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