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贡院 科举

古代最大科举考场—江南贡院
来源:天津日报 | 2012-11-12
打印 复制 点击量:8362

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原为县府学考场,规模较小。明朝初期定都南京后,集乡试、会试于此举行。朱棣迁都北京后,因江南参考士子日益增多,遂扩建为江南贡院。贡院建筑设有龙门、至公堂、明远楼和号舍、围墙、岗楼等。龙门是科举考试的正门,秀才们由此进入考场;至公堂是官员们办公的地方,顾名思义“至公”为“最最公正”之意;贡院中间建有四层高的明远楼,居高临下是监视考场、考生及衙役员工举止行为之处,严防作弊;号舍是士子考试时食宿之处,面积十分狭小,每间号舍仅容纳两个人。该号舍近百间为一列,形如长巷。

 

    江南贡院三年一次乡试。农历八月桂花飘香季节,总有一些才俊会脱颖而出,从此步入腾达之路。江南贡院不断扩建,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之多居全国考场之冠,至清朝竟拥有考试号舍两万余间、官员用房千余间的最大规模。乡试科考才子如云,俊杰荟萃,戒备也是十分森严的。参加乡试的资格,必须是生员(秀才)、监生、官生、贡生。有的学子,寒窗苦读数十年,白发苍苍也未能通过生员考试。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周进,考至60岁仍是童生,后由亲戚出资捐“监生”入册,首次踏入竟一举考中举人,终于扬眉吐气。《儒林外史》中另一个人物范进,自20岁应考达二十余次未中,54岁中了秀才,忍饥挨饿凑了一点盘缠参加乡试,不料竟中了举人,社会地位陡然攀升。举人雅称“孝廉”,中举即使会试不中也是知县的候补。


    科举制度在清光绪年间被废止,江南贡院于民国初期被拆,只保留了明远楼、贡院碑刻等古迹,现在的四十间号舍是仿建的。科举考试是当时读书人谋求功名的唯一方式,别无他路。鲁迅小说中的孔乙己,迂腐不堪,终身“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仍是痴心不改,贫困潦倒尽失尊严。但金榜题名、富贵荣华的巨大吸引,促使大批士人执著地追求,并备受羞辱。尽管如此,我们不能不承认,科举考试“逐级淘汰,层层筛选,优中选优”,为封建统治录取了大量人才。其中不乏杰出的栋梁之辈,如施耐庵、唐伯虎、郑板桥、文天祥、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等历史名人,都是出自南京江南贡院。

 

    江南贡院充满神秘,也充满了伤悲。

 

 

责任编辑:路宁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