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贡院 科举

江南贡院
来源:南京夫子庙 | 2011-04-12
打印 复制 点击量:13575

中国古代最大科举考场戊子科(1888年)

 

    江南贡院作为全国唯一的一座在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遗址上建立起来的科举博物馆,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选官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兴衰,更可以感受到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所起的重要作用。

    贡院概况

    江南贡院位于江苏南京夫子庙学宫东侧,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它是当时建康府、县学考试的场所,范围甚小。明太祖朱元璋建都金陵,集乡试、会试于此,考生众多,不敷应用。明成祖永乐年间在此重新兴建,贡院始具规模。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祖迁都北京,但此地仍为江南乡试所在地。清承明制,一如其旧,道光年间曾重新修建。咸丰年间文庙、学宫俱遭兵火,贡院却独能幸存。同治时又重新扩建,范围更大,为全国考场之冠。

 

 

江南贡院放榜图


    科举概况


    在科举考试博物馆里可以看到明清科举考场的一些细节。科举制度始于隋代,止于清代末期,在中国历时了1300多年。科举制度轻门第、重才学,任人唯贤,从而有效地削减了门阀士族官吏选拔上的世代权威,为广大庶族子弟参与政治开辟了道路,为封建王朝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由于广大中下层“寒士”参与了政权管理,封建王朝获得了广泛得多的社会基础。科举制度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维系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统一。在科举制度之下,古代中国建立起了稳定的文官司体制,这种文官考试制度在人类制度史上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它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现代西方实行的文官制度,就是以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为蓝本的。

 

 

乡试捷报


    明清两代科举分四级进行:

    童试  包括县试、府试、院试。录取则称生员,俗称秀才。可入县府学宫学习,受月课与考校。

    乡试(秋闱) 各省三年举行一次,各县州府应试考生则聚集省城,主考有皇帝钦派,录取则称举人。

    会试  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正副主考官由皇帝特派,录取则为贡士。

    殿试(廷试) 由皇帝在宫内亲自策问前30名贡士、录取则称进士。一甲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叫“赐进士及第”,第三至第十名叫“赐进士出身”,十名之后叫“赐同进士出身”。

    因乡试人数众多,往往先举行预试,预试场所称为考棚,下江是江苏考生,上江是安徽考生。

    乡试,主要考察选拔“德行道理之人才,举贤良以佐国政,察考廉而淳民风”。乡试多于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规定八月初九至十一为第一场;十二至十四为第二场;十五至十七为第三场。每场子时点名入场,午时点名完毕,号炮三声,监临官以朝廷发的龙虎封条将大门锁封,开始发卷。士子完卷到至公堂交卷,领出门签(竹制),午前第一批,午后第二批,晚第三批,清场。下一批次于子时入场。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考试、睡觉、吃饭均在考场考棚之内,考生很是艰苦。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