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贡院 科举

北京贡院街 古时科举考场
来源:中国经济网 | 2013-01-07
打印 复制 点击量:8014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起自于隋朝,科举是由分科取士而得名,为隋朝以后各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两晋时,朝廷已对所举孝廉、秀才采取考试录用的方法。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魏晋时期由世家大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唐因隋制,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武则天时创殿试,开武科。   

 

    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最低的一级叫院试,由府、州、县的长官监考,考试通过后为秀才,然后是乡试,这是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就成了举人。再高一级的是会试,由礼部主持,考取的叫贡士,如果能考过这一关,就有资格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也就是殿试。殿试又叫廷试,由皇上亲自主持。凡能通过殿试的,最起码也能捞个进士。如果哪位有幸考中了第一名状元,不仅能得到高官厚禄,还可以名扬天下。不过,他们的名利地位都是从八股文里抠出来的,至于有没有真才实学,可就不一定了。   

 

    明清两朝,北京城里有一个专门举行乡试、会试的地方,叫做“贡院”,地点呢,就在今天的建国门内。   

 

    北京贡院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最早的建筑不过是一些木板搭成的棚子。那时候,乡试和会试每隔三年办一届,乡试在秋天,会试在春天,考场就设置在这些大棚子里。考生进考场要受到严格的检查,一个个搜身,如果发现哪位私带纸条、书本什么的,立马送交有关部门严办。监考的时候就更严了,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考棚,考生进入考棚以后,要从外边把门锁上,这里有个说法,叫“锁院试贡”。每个考棚里放一盆炭火、一盏蜡烛灯,考生只能孤零零地呆在考棚里,要被锁上十来天,活像蹲监狱。等考卷发下来,不过几个小时就得答完。当年,贡院着火的事经常发生,至于着火的原因,可能是把火盆碰翻了,导致木棚子着火造成的。   

 

    明朝正统三年,举办秋试,第一天考棚就着火了,造成许多试卷被烧毁。明朝天顺七年,春试头一天,考棚也着火了,这次火着得特别大,锁在棚子里的九十多个举人全被烧死,一个也没跑了。   

 

    明永乐十三年,贡院进行了改造,变成了砖木结构。这么一来,就比原先安全多了。改建后的贡院坐北朝南,四周建有高大的围墙。贡院大门叫“龙门”,取的是鲤鱼跳龙门之意。主要建筑有五魁祠、明远楼、至公堂、聚奎阁。贡院号房有九千多间,考生答卷就在这些房子里。号房的四角还建有暸望楼,是为监视考生用的。贡院外墙铺荆棘,古贡院亦称棘闱。   

 

    民国初年,科举制度废除了,贡院建筑被另作他用。现如今,古考场的踪迹已荡然无存,仅留下了“贡院街”这么个地名。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