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讯中心 > 最新资讯

通过孔子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来源:中国日报网 | 2019-01-20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86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昌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红谷滩会议中心召开期间,来自全市各界别的政协委员共聚一堂,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南昌发展建言献策。江西孔子学堂推广指导委员会主任、南昌市常青藤学校校长、江西国石艺术展藏馆馆长、民盟南昌市委文化艺术支部主委刘薇作为政协南昌市第十四届委员也提交了自己的议案。刘薇在议案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一思想落实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就是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独有的历史记忆和思想表达,赋予其时代内涵,发挥其在凝聚人心、引导村民、淳化民风中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引领。

 

刘薇在政协南昌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间隙拍照留念(刘薇提供)

 

刘薇表示,在中华文化之中,孔子文化无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标识和高地,是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刘薇说,在做政协提案之前,她曾做过比较深入的调研,目的是在乡村寻找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发展相契合的着力点。刘薇表示,设立“孔子学堂”,促进乡村文明建设,以孔子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精心安排走访,精准查摆问题

 

刘薇说,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国家取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留下了诸多问题,乡村建设落后、人口空心化、优秀文化的丢失等都导致乡村不良风气盛行,治理困难,阻碍了乡村振兴步伐。为了准确全面地摸清乡村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刘薇经过精心准备,选取湾里、安义、进贤等地的乡村基层点,进行实地走访考察并整理归纳出如下主要问题:

 

首先是价值取向存在偏差。许多农民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太狭隘,认为现在搞的是市场经济,就是要想方设法多挣钱,精神文明建设无足轻重,只要赚到钱就是过上幸福生活,钱权至上之风盛行,拜金主义、攀比心理严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被逐渐淡化,金钱关系代替了亲情关系,老人小孩赡养问题突出。

 

其次是精神生活严重匮乏。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文化生活贫乏,黄赌毒在农村迅速繁衍开来,已然变成为过年回家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造成不少家庭矛盾。部分农民劳动致富的观念淡薄,存在投机或者侥幸心理,希望通过不劳而获的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甚至铤而走险触犯法律,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的稳定。

 

最后是陈规陋习积重难返。在农村,人们还坚持着停尸报丧、入殓收尸、摆放灵堂、通宵守灵、披麻戴孝、招魂哭丧、上坟土葬等丧葬习俗,有的人为了热闹,搭起大棚布,办起赌场或是请来一些表演脱衣舞的低俗表演,实在是有伤风化。农村办酒席不仅仅是图一个热闹,也已然变相地成为了一种敛财的手段,人情份子钱比城市人多很多,封建迷信、奢侈浪费之风愈演愈烈,大大加重了农村人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我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

 

远赴齐鲁之地,共商治理良方

 

为了寻找解决乡村陋习之良方,刘薇特地走访了孔子的故乡——齐鲁之地,并参加了“孔子学堂创新发展培训班”,与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秘书处党组书记刘爱军,副秘书长、党组成员牛廷涛、邢成湖、刘廷善及秘书处各部室主任,孔子学堂特聘专家杨长江、扈书乘,文化大使徐国静、董爱昕,以及刘继业、马存锁等领导、专家、学者,共同商讨新时代下如何建设乡村文明,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大家纷纷认为,要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孔子学堂”作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大型公益文化项目,应该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现代教学质量、推进乡村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走在前列。

 

“孔子学堂”执传统文化之牛耳,遐迩闻名

 

1.余光中先生说,“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常在”,孔子文化作为穿越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必将代代相传。

 

规格高。中国孔子基金会是1984年经中共中央批准,由政府拨付专款支持成立的全国乃至国际性的文化学术基金组织。首任名誉会长为原党和国家领导人谷牧同志;首任会长为南京大学原名誉校长匡亚明同志。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山东济南设有秘书处,为参公管理的正厅级事业单位,由中共山东省委委托省委宣传部代管。

 

规模大。“孔子学堂”是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创办,以“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为堂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以弘扬、传承孔子优秀教育思想为宗旨的公益性社会教育基地,目前已创办1700余家。

 

规范化。“孔子学堂”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学校、社区、乡村等基层组织寻找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发展相契合的着力点,努力构建规范化、特色化、现代化、人文化的新型教育空间,探索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学校教育、社区建设、乡村文明相结合的特色文化发展之路。

 

2.“孔子学堂”优现代教学之理念,影响深远

 

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古代文化的象征,其教育思想遍及全世界,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兴办了“孔子学堂”,儒学传统文化和孔子教育理念对现代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非常重大。

 

在教育公平方面,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有教无类”,主张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在教育方法方面,孔子最早施行启发式教学实践,提出“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因材施教”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教导学生方面,孔子不仅言传,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劝诫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3.“孔子学堂”促乡村文明之建设,行之有效

 

“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南齐王融在其《曲水诗序》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文化在人的精神思想、社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和作用。发挥孔子基金会的作用,通过在乡村建设孔子学堂的方式,以优秀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来“教化”“教行”世人,从而助推乡村文明建设,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这种润物无声的文化精神力量振兴必当在乡村先行。

 

建立“孔子学堂”有助于培育文明乡风。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而孔子学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建设孔子学堂可以“拉近”孔子与百姓的距离。在农村建立孔子学堂,把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与孔子文化结合起来,融入农村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农民的情感认识和行为习惯,让农民过上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培育健康文明乡风,让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乡村时尚。

 

建立“孔子学堂”有助于建立良好家风。孔子提出并建立了“以‘孝悌’为基本规范和基础、以‘仁’为最高境界”的系统化、理论化、去神化、平民化的单纯伦理意义上的道德规范,便于普通民众接受。儒家“孝悌”思想是为了解决家庭问题进而解决社会问题,要求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之后,才能把其它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先“齐家”而后再“治国”、“平天下”。“孝悌”思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价值认同和实践养成,“孝悌”之义规范人伦的长幼尊卑,在家庭伦理中的价值是巨大的,有助于农村营造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建立“孔子学堂”有助于形成淳朴民风。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孔子提出的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均对教育农民,约束其不良行为,树立向上向善、崇俭抑奢、重义守信等价值导向有很好的作用,使农民自觉地抵制黄赌毒、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积极传播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形成风清气正的淳朴民风。

 

江西孔子学堂推广指导委员会主任、南昌市常青藤学校校长、江西国石艺术展藏馆馆长、民盟南昌市委文化艺术支部主委、政协南昌市第十四届委员刘薇在政协会上投票(图片由刘薇提供)

 

总结调研内容,提出可行建议

 

刘薇说,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议题,它早已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向乡村文化传承和思想建设层面延伸。振兴乡村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只要坚持思想先行,以“孔子学堂”为抓手,着力观念更新,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为推进“孔子学堂”的建立工作,刘薇提出如下建议:

 

1.制度方面,依据中国孔子基金会建设制度与建设规范建设乡村孔子学堂。中国孔子基金会对孔子学堂的建设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制度与建设规范,这些制度和规范对乡村孔子学堂建设仍然有指导作用。

 

2.资金方面,多方面筹集资金建设乡村孔子学堂。可依靠乡、村两级党政力量来办;也可以依靠乡村的各种经济济组织、文化组织来办;也可依靠农村的新乡贤来办。通过兴办孔子学堂,也可发挥各种新乡贤的作用。

 

3.宣传引导方面,宣传、文化、财政和教育等部门加大对乡村孔子学堂建设的关注,积极引导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场地问题、师资问题、活动经费问题等。也建议中国孔子基金会把未来工作的重点向乡村转移,加强对乡村孔子学堂的业务指导,把握其正确的发展方向,使之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抓手。

 

4.资源利用方面,利用乡村便民服务中心这一捷径来兴办乡村孔子学堂,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进而实现孔子学堂在县、乡、村级层面的全覆盖。

 

(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王健)

 

责任编辑:马晓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