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所有孔庙 > 曲阜孔庙 > 馆藏文物

曲阜孔庙馆藏的圣迹图
来源:本网 | 2011-04-21
打印 复制 点击量:10057


    曲阜所存《孔子圣迹图》最早为木刻版,“在各庑”。由于木板易于毁坏,万历十九年(1591年),山东巡按御史何出光提议将木刻改为石刻,并建圣迹殿加以保存。次年,山东按察副使张应登按部都曲阜,将原稿增至112图,曲阜县学生员毛凤羽汇校,淮阳画工杨芝作画,吴郡章草刻石。原石现存曲阜孔庙圣迹殿。除此之外,曲阜孔府所藏还有3种,其中彩绘本2种,木刻本1种,皆为明代作品。彩绘本之一款署仇英,另一绢本彩绘作者不详,作于明成化弘治年间 (1456—1505年),有文有赞无题,前有二跋。

    《孔子圣迹图》是记录孔子一生行迹的连环图画,是一部形象化的孔子编年史,在中国连环画史和中国版画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主要选取《史记·孔子世家》,个别画幅取材自《孔子家语》、《论语》和《孟子》,形式有石刻本,木刻本、手绘本,有线刻、白描、套色彩绘等。

    为表达对孔子的尊崇和敬仰,也为方便后人纪念和供奉祭祀,自汉代开始,不断有人绘画和塑造孔子的形象。史载东汉光和元年(178年)京师“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从汉代画像石中也可看到以孔子故事为题材的画面,北宋孔庙石刻中,存有传说晋代顾恺之、唐代吴道子的孔子画像,元、明、清各代,画像更多,不胜枚举。传世作品,也不罕见。而以连环图画的形式,描绘孔子,当为宋代以后。连环图画启始于唐代,是时佛学东渐,为弘扬佛法,广为宣化,追求明白浅显,通俗易懂,僧人将释加牟尼本生故事,或凿于洞窟,或绘于墙壁、纸绢,或刻板印刷,对佛学的传播和流行起了重要作用。宋、元、明之际,德治教化出现了“二十四孝图”和绣像话本、小说,上图下文,故事连贯,均为大众启蒙读物。描绘孔子生平的圣迹图,目的相同,功用相仿,最初是木版雕制,以便印刷流传

 

藏于圣迹殿中的石刻圣迹图



    最早的《孔子圣迹图》出现于元代。据沈津介绍,最早的《孔子圣迹图》传为元代王振鹏所绘,共十幅。旧藏明项元汴天籍阁,后流落日本。而谢巍经过考证则认为,古者为元大德时(7297—1307年)五十三代孙孔津所编刊,至明宣德时已罕见。

    明清时期,《孔子圣迹图》日渐丰富,幅数从十几幅到百余幅不等。明代张楷所作《孔子圣迹图》石刻120幅,有图有文,图绘刻精美,文叙事简明。石刻曾在上海青浦县孔宅内,后张氏后人镶之四壁.石刻今已不存。明正统九年(1444年)所刊《孔子圣迹图》木刻本应为其后众多版本之祖。其后有明弘治十年何跋刊本,明成弘年间(1456—1505年)彩绘本、明正德元年(1506年)邓文质刊本(已失传)、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刻本、明隆庆六年刊本、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武林吴嘉谟辑、程起龙绘、黄组镌刻《孔圣家语图》第一卷《孔子图录》等,以及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陈尹绘,朱璧镌《孔子圣迹图》(一名《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周流之图》),石在上海市。手绘本则有清焦秉贞《孔子圣迹图》、改琦(1773—1829年)《孔子圣迹图》。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