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所有孔庙 > 徐闻孔庙

徐闻孔庙
来源:本网 | 2011-11-17
打印 复制 点击量:7222

徐闻孔庙大成殿

 

    古时人们崇孔成风。所以古时县县皆建有孔庙。也就是各县的学宫,时人并雅称之为万世文殿。连离朝廷京都千里迢迢的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土尾化外之地也不例外,广东省徐闻一中的校园内便有原徐闻县孔庙(县学宫)旧址,而且时至今日乃是整个雷州半岛乃至粤西地区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座孔庙。

 
     据记载:徐闻孔庙创建于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由于倭寇入侵,县城被攻占和烧毁,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随着宾朴城(徐城)的重新建成又随县治从海安迁回徐城现址一直至今。徐闻孔庙历代均有修葺,原先徐闻孔庙的规模很大,据有关地方史料所记载,至清末单学宫原占地面积就有1万平方米以上,沿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启圣祠、戟门、泮池、敬一箴亭、谢圃亭、大成殿、魁星阁、尊经阁、文武阁、燕居亭、明伦堂、乡贤祠、名宦祠、文明坊等等附属建筑。古时每三年都要举行一次隆重祭祀先师孔子的大典,是时举县轰动,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来观礼。

 
     由于岁月的变迁,徐闻孔庙现仅存大成殿和泮池,大成殿为一座三开间,面宽24米,进深13米,重檐歇山顶,九架梁结构,方石金柱16条,圆木金柱8条,柱基全系青石,上层系封火式山墙,殿前有月台,长15米、宽17.1米、高0.58米,两侧有石栏杆。大成殿是取孔子集历代圣人之大成之意,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位于全庙的中心,以前徐闻孔庙大成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先师孔子塑像及孔子旁边则立着孟轲、颜回等人的塑像,而大成殿东西庑有孔子弟子七十二贤画像,但文革中这些塑像和画像已全部被毁。1986年徐闻县人民政府曾拨款重修大成殿。孔庙的“泮池”,来源于《周礼》中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设置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们踏上泮池,就好像进入了最高学府。徐闻孔庙的泮池是一座架着石桥的圆形的水池,由于太于过陈旧和在文革中池被填埋部分和桥体破坏严重,1990年徐闻一中自筹资金修复泮池。

 
     1983年徐闻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徐闻孔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元朝大德年间始建至今,悠悠七百年,弹指一挥间,历经七百余年风霜的徐闻县学宫有幸成为少有的原汁原味的历史遗迹,它既是封建社会雷州半岛教育的一个“缩影”,也是湛江教育史上的一处宝贵的文化遗产。

 

    徐闻学宫七百载读书声不绝


    古时人们崇孔成风。而每个封建王朝为了适应当时经济和政治的需要,都建立了一套相应的教育制度。汉平帝时,明确规定:郡设学(国学)、县设校、乡设庠、聚(村)设序。当时形成了一个封建的教育系统,其教育方针是“尊孔读经”。而到了隋朝,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产生,人们对孔庙的敬奉程度也迅速升级。据《文献通考•学校考》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矣。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统冶阶级利用太学和州府、县学作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以教育学生不要务农,而要去做官,做了官,“禄”也在其中了。这些被选中的人材要对国家的“养士之仁”感恩戴德、尽忠尽孝,做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所以古时县县皆建有孔庙。而当时的孔庙,也就是各县的学宫,时人并雅称之为万世文殿。连离朝廷京都千里迢迢的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土尾化外之地也不例外,徐闻一中的校园内便有原徐闻县孔庙(县学宫)旧址,而且时至今日乃是整个雷州半岛乃至粤西地区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座孔庙。


    历经七百余年风霜的徐闻县学宫有幸成为少有的原汁原味的历史遗迹,它既是封建社会雷州半岛教育的一个“缩影”,也是湛江教育史上的一处宝贵的文化遗产。


    徐闻孔庙位于现徐闻县第一中学校园内。为了弄清这所历史悠久的建筑物的来历,我们先后多方查阅了《广东通志》、《雷州府志》和《徐闻县志》等有关史籍资料。几经辗转终于在清朝宣统三年的《徐闻县志》上找到了有关徐闻孔庙最真实、确切的记载:徐闻孔庙创建于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明朝成化三年(1467年)由于倭寇入侵,徐闻县城被攻占和烧毁,孔庙(县学)曾一度被迫随县治一并迁至海安千户防御所城安置,学宫的童生们也全部暂时由县城转到海安所去入学。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随着宾朴城(徐城)的重新建成又随县治从海安迁回徐城现址一直至今。徐闻孔庙历代均有修葺,原先徐闻孔庙的规模很大,据有关地方史料所记载,至清末单学宫原占地面积就有1万平方米以上,沿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启圣祠、戟门、泮池、敬一箴亭、谢圃亭、大成殿、魁星阁、尊经阁、文武阁、燕居亭、明伦堂、乡贤祠、名宦祠、文明坊等等附属建筑。古时每三年都要举行一次隆重祭祀先师孔子的大典,是时举县轰动,人们都从四面八方来观礼。


    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将徐闻县古代时的教育认为是始源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祖谪任徐闻典史时与知县熊敏捐资创建的贵生书院,还认为在汤显祖创建贵生书院之前,徐闻县民风好斗人皆轻生,为荒野夷蛮之地。但这一点说法有点牵强附会了,因为很显然,在汤显祖的贵生书院之前,徐闻县学宫(孔庙)在元朝大德年间就已经存在了,而当时在海安和锦囊等卫所也有供驻军子弟和当地群众入读的社学,且另据清朝宣统三年《徐闻县志》上的记载,早在北宋年间,徐闻县城就有一所官方半官方性质的梦槎书院在开办,只是由于年代久远,梦槎书院的规模和办学内容也已不可考。 据深入考证后我们还了解到,清末徐闻孔庙里祭有乡贤祠,内供奉的人物计有徐闻籍的乡贤十人,其中有南北朝大司马、江州刺史、奋威将军阮谦之,元国子监学禄、大理寺丞陈伟渊,明赐进士、郁林知州、崇荣左史中宪大夫骆效忠,明永乐进士、上犹知县、山西道御史吴谦,明江苏按察司、大总戍钦赐殿前大将军、授光禄大夫骆鸣肃,明嘉靖举人、兴化通判、户部员外郎邓邦基,明靖州、澧州、泗州三州知州邓邦髦,明万历癸末科朱国祚榜殿试名列第二十四名的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编检邓宗龄等人,这些邑人乡贤的活动年代清一色都是在汤显祖创建贵生书院之前的,而贵生书院创建后仅有两人被选入孔庙乡贤祠供奉,从孔庙的遗迹足可见徐闻地在修建贵生书院之前就已就人文鼎盛、英才辈出了!怎么能说汤显祖创建贵生书院以前位于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就还是蛮荒之地呢!


    从办学模式上看,不同的是县学宫是全官方性质办学的,而贵生书院是半官方性质办学的:明清两代,县学宫的经费大多由官银拨付,小部分由当地富绅资助。而贵生书院除了乡绅赞助和学生缴费之外则有“宾兴田”,以田租收入为在学与赴考者发“膏火”(原指灯油费,泛指学习生活补助费)。相同的点是县学和贵生书院的教学语言和教学内容:县学和贵生书院师生均要用官话(普通话)进行教学。而且学生刚开始是启蒙学塾,教材是《三字经》、《千字文》、《杂字》、《声律启蒙》、《故事琼林》、“四书”等等,往往是几人一组,分组教学,对习字、对对相当重视。进入县学或贵生书院后则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书经》、《礼记》、《左传》,熟读后还要能够背诵,可以想像当时单单这几本教材就已经共40多万字,这么多本象砖头那么厚的书籍要全部背熟了又要灵活运用,还要撰写八股文,试帖诗等等,所以很是辛苦的,久而久之人的思维都僵化了,只会整天背这些八股和四书五经。学生不管年龄大小,通称“童生”,每三年要参加一次“童试”,又叫“县试”,由县知事主持。应试的童生首先要向衙暑的礼房报名,要如实地填写姓名、籍贯、年龄,三代履历,必须身家清白,三代人中没有卖淫的“娼”,没有唱戏的“优”,没有当过差役的“皂隶”,才有资格报名参考。“政审”工作搞了之后,还要以同时参加考试的五个人互相连保,又要请本县的一名廪生出具书面证明,担保该童生确系本地籍贯,确系身家清白,祖宗三代都没有人当过“娼优皂隶”,并且不是在为父母的守丧之期,才允许进入考场。廪生是学宫里面资历很深的生员,他也在读书,但每一年国库要补贴四两银子的“廪饩银”,是属于“带薪学习”的尖子生。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终结,清光绪三十年将县学改革为县高等小学堂,全面实行新式教育,其后县高等小学堂在一九三八年又沿袭为现徐闻县第一中学一直至今,可以说徐闻孔庙七百余年间读书声不绝!


    从明清至近代,徐闻地也屡经劫难,孔庙也不例外。清末民初,徐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匪乱,导致全县焦土、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孔庙由于位于县中心部位未能幸免,毁遭催残,孔庙的棂星门、启圣祠、戟门、敬一箴亭、谢圃亭、乡贤祠、名宦祠等悉数被毁!但更大的浩劫则是文革时期的“破四旧、批林批孔”运动,当时徐闻孔庙的魁星阁、尊经阁、文武阁、燕居亭、明伦堂、文明坊也被尽数拆除,里面的物品被全部搬出来当众焚烧毁掉,且孔庙内物品被焚烧后化成的灰还要被撒在大街上任人踩踏,大成殿则沦为堆放各类杂物的仓库,徐闻县第一中学在这种政治环境下也被迫暂时停办。由于岁月的变迁,徐闻孔庙现仅存大成殿和泮池,大成殿为一座三开间,面宽24米,进深13米,重檐歇山顶,九架梁结构,方石金柱16条,圆木金柱8条,柱基全系青石,上层系封火式山墙,殿前有月台,长15 米、宽17.1米、高0.58米,两侧有石栏杆。大成殿是取孔子集历代圣人之大成之意,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位于全庙的中心,以前徐闻孔庙大成殿内正中供奉的是先师孔子塑像及孔子旁边则立着孟轲、颜回等人的塑像,而大成殿东西庑有孔子弟子七十二贤画像,但文革中这些塑像和画像已全部被毁。1986年徐闻县人民政府曾拨款重修大成殿。孔庙的“泮池”,来源于《周礼》中的“辟雍”,原意是周天子设置的四面环水的大学堂。人们踏上泮池,就好像进入了最高学府。徐闻孔庙的泮池是一座架着石桥的圆形的水池,由于太于过陈旧和在文革中池被填埋部分和桥体破坏严重,1990年徐闻一中自筹资金修复泮池。


   徐闻县孔庙古碑石刻很多,但大部分散佚了,现存较好的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司寇真像碑》、《镇石泰山石敢当》、《署邑侯陆公修建文庙碑》、《义学芳名碑》,还有一道学宫题名碑,现失落在徐闻县徐城街道办西门村委会附近。抱鼓石一对保存玩好。两株古枇杷,长势盎然,枝叶繁茂,被誉为“甘棠雨露”。 古人对孔庙非同小可,过去孔庙左右两侧墙外,都竖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碑。不论是多大的官,来孔庙都不能跃马扬威,只能毕恭毕敬,乖乖下马步行,否则不可开交,因为依照明清例律,轻者上奏朝廷革职查问,重者按藐视先贤例法治罪入狱。


   1983年徐闻县人民政府正式公布徐闻孔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元朝大德年间始建至今,悠悠七百年,弹指一挥间,历经七百余年风霜的徐闻县学宫有幸成为少有的原汁原味的历史遗迹,它既是封建社会雷州半岛教育的一个“缩影”,也是湛江教育史上的一处宝贵的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