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贡院 科举

南京夫子庙:中国东南第一学
来源:南京夫子庙 | 2011-04-12
打印 复制 点击量:12222

 

   

    学宫沿革和地位

    南京夫子庙学宫布局为二进二院式。第一进以明德堂为主体建筑,与东西两厢组成四合院;第二进以尊经阁为主体建筑,与两厢组成四合院。南京夫子庙学宫始建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是在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集各类教育体系为一体的官办学校,上有明代的大明国子学,中有府学、县学,下有书院(尊经书院)等,培养了王安石、邓廷桢等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同时积累了中国古代教育体制、教学方法等宝贵的经验,并载入中国教育发展史册。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十分重视教育,他在元末称吴王时,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下令改元集庆路学(今南京夫子庙学宫)为大明国子学。洪武十五年(1382年),鉴于大明国子学规模小,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遂改址,在南京鸡笼山下(今南京市北京东路成贤街一带)扩建大明国子监,并改名称为南京国子监,史称“南监”或“南雍”。

 

     元末明初,大明国子学在南京夫子庙历时17年。当时,这里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同时又是全国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它是明代国子学教育的发源之地,是明代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学校管理的发源之地,是大明王朝基本国策(用武以安天下,用文以治天下;贤才,国之宝也)的发源之地,也是大明王朝培养人才的摇篮。

    南京夫子庙学宫是古代学制系统最完整的官学。北宋时为江宁府学,是南京府级官学之始。元代改宋代的江宁府学为集庆路学,明初朱元璋改集庆路学为大明国子学,之后,又改为应天府学;清代改应天府学为上元、江宁县学,并开办尊经书院。因此,南京夫子庙的官学是一本中国古代办官学、兴私学、建书院、设贡院的历史教科书,它记载了从古到今,南京是江南乃至全国的教育中心、官学重地,印证了“天下文枢”当之无愧的历史地位。

明德堂

    六艺之学

    学宫两侧厢房,原为学宫的教室,古时称四书斋,名称分别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明清两代,皇宫礼部规定共开设6门课程,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古代学生要掌握儒家这六个基本才能。“射科”内容为礼部颁布的射仪,进行骑马射术的练习和比赛,相当于现在的体育课;“书科”内容为临摹名人法帖,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等,规定日练500字;“数科”内容为熟习《九章算术》等。《九章算术》为数学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礼、乐、射、御、书、数”,用今天的话说“射、御”就是培养技能,强健体魄;“数”是对科技的学研;“礼、乐、书”则为文化教育。古时认为当“六艺”在一个人身上融合时,他就是一个体魄强健和有高深修养的人;当“六艺”在一国之内很好的融合时,这个国家将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明、清两代学宫碑

    为了规范学子们的学习生活条规,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命礼部,以夫子庙学宫为背景,向全国颁发了学宫及各地府学、县学、书院、学道的规章,并规定要将其刻石嵌置在明德堂的左右两侧,史称明代学规,又称“卧碑”,类似于现在的大、中学生守则。

    明代学宫碑中刻有明代朱元璋皇帝命礼部颁发的学宫碑全文。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金竺雨书写。

    明代学宫碑文大致分几层意思,一是规定了学习的内容和教材。碑文第一句话,“国家明经取士,说经者以宋儒注为宗”。意思是:读书只能读《四书》、《五经》,而且要按照程朱的传注来理解。同时,还要学做“八股文”,“八股文”就是按照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柬股等八部分组成一篇文章。老师教学生也要按照八股文分段教授。“八股文”考试方法,是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大臣刘莹,在大明国子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学宫创造的,“八股文”考试方法影响了中国600年。二是规定了学生的操守。国家大事,唯独学宫内的学生不可议论,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三是规定了相关处罚条款。“其事不关己,辄便出入衙门,以行止有亏之由革退”。意思是说:如果事不关己,生员不可以擅自出入官府、法庭,否则以违规论处,予以除名。

    清袭明制。清代夫子庙学宫碑是由清同治年间顺治皇帝,命礼部向全国学校颁布的。清代学宫碑与明代学宫碑相比,条款大致相同。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尊敬和爱戴父母,以及爱国利民等内容。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1)
刘家儿郎 2011-07-20 17:15:09 一般都叫明伦堂,唯有夫子庙里叫明德堂,是为文天祥所写。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