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董仲舒推崇的儒术和儒家思想关系不大
来源:百家号 璐凡说历史 | 2020-07-22
打印 复制 点击量:2385

 

说到圣贤,中华历史上大概有三位,老子、孔子、孟子。因为老子是道家的,暂且不谈,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思想家,而且都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

 

                       百度百科

 

孔孟之后,秦始皇一统天下,对天下各派学说都进行了压制。直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术成为了封建王朝的正统学说。

 

  我们可能都认为董仲舒是在发扬儒家学说,但事实上,他提出的众多儒家理论和孔孟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反而要更接近法家思想一些,甚至和儒家思想水火不容。

 

  董仲舒提出的最重要的理论莫过于三纲五常和天人感应,它们似乎都能从孔孟思想中找到影子。但是任何人只要看过孔孟的书,就能发现它们的不同。

 

三纲五常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和儒家思想不冲突,但是三纲就有很大问题了。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董仲舒的思想贯穿着“贵阳而贱阴”,举个例子,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即为不忠。父子、夫妇也同样如此。

 

 董仲舒强调的是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从属关系,后者必须无条件服从前者。这正好和法家讲的君重臣轻相吻合,是是一种奴化思想。

 

  有人说,董仲舒的理论是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提炼出来的。孔子要是知道了,恐怕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他讲的不是君臣的从属关系,而是他们的相互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臣下效忠君主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君主以礼待人。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君杀臣,臣弑君,这样的现象时有发生。孔子希望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样才能避免天下陷入混乱。如果只讲臣下对君主的义务,未免太不合理了。

 

天人感应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讲的是,人做的事会引起上天的感应,比如说,君主最近的行为有什么不当,上天就会降临惩罚以警示统治者。

 

  儒家的另外一位大家——荀子,和董仲舒的理论恰恰相反。荀子认为人事就是人事,天灾就是天灾,将社会问题的形成归结为天命是极不合理的。

 

  孔子和荀子也有些不同,他相信天命,认为天命决定着人的生老病死,但他并不认为天命能够左右国家的命运。他有句话叫“敬鬼神而远之”,人确实应该敬畏天命,但在天命和人当中,孔子还是认为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人身上。

 

 

 

责任编辑:陈熙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