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儒家价值观需更多建树
来源:中国科学报 | 2012-05-28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390

    中国代表着何种价值,这种价值又如何向海外推广?儒家思想可能是中国最主要的政治传统,但是有潜力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儒家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呢?在将儒家政治价值观推广到东亚地区以外这个问题上,中国显然还没有太大建树。由于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政治力量,类似的问题将会更加凸显出来。


  儒家传统是丰富多样的,但今天的政治儒学家们特别为两种核心价值进行辩护:贤能政治与和谐观。让我们逐一讨论这两种观念,看看它们将如何向国外推广。


  贤能政治


  无论民主的理念可以用什么样的理论来支持,崇尚儒家的改革者们所提出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贤能政治观。儒家学者明确指出,任何关心这个世界的政府都必须由道德和政治才能出众的人组成。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鉴定和选拔那些能力超乎寻常的人。


  或许对儒家政治理想最有代表性的表述就是《礼记》中对于“大道”的解释。这种理念被描述成一个世界为所有人的利益服务(天下为公)的时代,并且这些特点直接意味着贤能政治的观念:“选贤与能。”


  著名的外交政策分析者阎学通建议中国应该学习荀子对于新兴力量的推荐战略。阎学通明确地对现状提出了批评:“现在,中国谋求人才的战略仍然主要用于发展企业,尚未应用于提升整个国家。人才仍然被理解成与技术人员相关,而非政治家或者高级官员。”人才是可得的,但他们并不总被选中:“荀子认为有很多人才都是德才兼备的,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会选择他们。”


  借鉴历史上的实例,阎学通提出了寻找人才的一些战略。首先,“开放程度要高:从全世界符合道德、才能标准要求的人中选择政府官员,以便提升政府提出合理政策的能力。第二,阎学通认为官员们应该要为他们的错误负责。他反对终身的工作保障,因为这增加了官员们变得堕落、懒惰乃至倾向于重复错误的风险。阎学通还支持可以为政策提出专业建议的独立智库机构。


  简而言之,中国可以通过采取一个更加贤能化的选拔政府官员和顾问的体制来提升自己的政治实力。


  和谐社会


  和谐的价值观是儒家政治伦理的中心。《论语》中君子应该追求“和”而非“同”的著名划分也为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所熟知。“和”与“同”的比较起源于《左传》,《左传》非常明确地提及统治者应该对顾问们提出的不同政治观点保持开放的心态。


  但是尊重不同的文化并不意味着对所有文化的平等尊重。正如基督教徒认为基督教价值观高于其他宗教价值观,自由主义者相信自由的价值观高于其他政治价值观一样,儒家也相信儒家的价值观要高于非儒家的价值观。重视贤能政治、和谐以及像礼这样的其他儒家价值观的社会要高于不重视这些价值观的社会。早期儒家思想家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有不同类型的国家,但是他们以文化发展水平为基础,在民族之间进行了划分。划分方式是基于儒家文化,而非种族或者领土。“中国”这一形式指的是受儒家文化约束的文化共同体,而且原则上它对任何分享那些形式的人都是开放的,无论门第或者种族。那些不分享儒家文化的人被认为是“蛮夷”,但是原则上每个人都是可以“文明化”的。


  中国的含义是什么?儒家式的中国意味着以对儒家价值的承认为核心来建立国家特性。英语世界中最杰出的儒学家杜维明甚至认为儒家思想在中国被成功发扬之前,必须先在中国以外扎根:“在20世纪(余下的时期)儒家是否能有活力,将主要看其是否能通过纽约、巴黎、东京重返中国。它一定会面临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东亚文化(即工业东亚)的挑战,另外再播种并将种子扎根到这些文化里。”


  儒家学者主张使用“软实力”道德楷模、礼仪、说教来将“非儒家”的国家纳入其中。天下的观念暗示中国不应该仅仅关注国内和临近辖区的文化,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将其政治价值观发扬到世界其他国家的问题。(贝淡宁 作者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