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文化杂谈

秋风:道统、儒家与国运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 2012-07-25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581

    秋风先生曾系统学习过西方经济、法律,但他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儒家,他特别强调自己并不是复古主义,反而是希望以儒家为基础进行创新,摸索出一条适合当今时代的政治、文化道路。

 

  华夏之道

 

  所谓道,秋风先生的解释是,通往理想的道路。道统是文明的传续。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以诗书礼仪伦常习俗等文明的形式,具体呈现、展开。

 

  秦之前,社会处于大的转型时期,当时的诸子百家本质就是对新的社会秩序的想象。其中法家认为要彻底颠覆旧制度,放弃原来的道。针对这点,董仲舒认为,这样的做法是走不通的,秦的失败就是明证。他提出政体可以完全被改变;与政体剥离的文明诸如习俗、伦常、生活方式等,可以被调整;但作为本源的道统,其核心价值却完全不会被改变,“天不变道亦不变”。

 

  儒家式君子

 

  在道统的传承中,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都是圣王,那个时代基于这些圣王的言、行、制度,知行合一的典型代表。到了孔孟时代,他们是学者、思考者,自己却并没有实践。孔子删定六经,令道可道、可传,让诸圣王的道永恒了。并且每个有向道心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六经体悟道,创造一群儒家式的君子。

 

  夏商周时期的君子是世袭制,孔子时代君子阶层败坏,为了给新时代培养领导阶层,孔子创造的儒家式君子给君子赋予了新的含义。这些君子出身平民,通过学习六经具有德行与合群。德行就是品德高尚,而合群则是指组织、管理、领导的能力。儒家核心其实就是君子养成计划,培养“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的管理者,让社会各阶层各司其职,用最小的成本进行互相合作,让国家进入优良治理。

 

  秦汉改制

 

  秦朝以暴力获得了统治权,并且单纯地使用暴力管理国家,以至于才14年就亡国。朝代的更替其核心都是暴力,汉初与秦朝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最初克制地使用了权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时代功臣之子、富人之子、酷吏等开始占据统治地位。这些人有能力却不讲道理,在社会聚集了财富后,克制的权力被突破,开始掠夺社会财富,国家一边繁荣,一边乱象。

 

  这样的背景下,董仲舒提出要进行改革,去秦制。如何去,关键是改变官员构成,让能用德行控制能力的贤人当官员,不让其它学问进入政府,但可以在民间发展。这次改革被秋风先生称为第二次立宪。

 

  经此第二次立宪,汉制大变。汉宣帝:“霸、王道杂之”,即儒家士人进入政体,从而改造秦制,儒家法家混合,建立了“儒家士大夫与皇权共治体制”。由此社会秩序实现稳定,成为此后两千年之基本宪制。朝代更替,这一制度不断被重复,正说明了它是有效、健全的,具有顽强的自我修复的生命力。

 

  反道统与国运

 

  清末明初,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现代知识分子对道统怀疑、批判。到了20世纪中期,开始全面摧毁道统,如:批判儒家;重写历史,灌输新观念;摧毁原有道德,摧毁原有家庭、宗族、行会等社会组织;摧毁私人产权制度。但结果证明,社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从而有80年代后的“改革开放”。其实,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中国固有文明的回归。

 

  秋风先生认为,当下我们正处于文明复兴之际,应该在更广泛的范围回归,而不是作为短期、权宜之计的改革开放。作为一个13亿的大国,简单地照抄、模仿他国的宪政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应该面向中国之道,站在中国大地上设计一个中国人的宪政制度。

 

  另外,秋风先生认为儒家中政治的含义很广,有不同的层面,政府仅是其中的一环。儒家认为,国家治理最重要的是社会各方面的自治,通过无数的自治组织,包括家庭、公益组织、慈善组织、读书小组等,把人组织起来生产分配,社会才能稳定。

 

  对于当今政治体制改革的话题,应该用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中央政府的改变。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讨论、商人组织起来自己监管……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做起,参与推动。

 


 

责任编辑:路宁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