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名人堂

海南历史文化名人|一代硕儒——潘存
来源:百家号 潘姓 | 2020-12-14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530

—— 潘 存

 

 

镌刻于溪北书院讲堂墙壁上的《潘公孺初学行事实》记载:“潘存,字仲模,别字存之,号孺初,清嘉庆戊寅年(1818)出生于文昌县铺前港头村。七岁就塾读书,一目数行,塾师异之。年十二三,操笔为文,滔滔不竭,号为神童。咸丰元年(1851)三十四岁中式本省(广东)五十五名举人,后任户部候补主事等职。”

 

 

潘存题写的溪北书院“讲堂”

 

潘公居京师,公务余暇,研究经史,治学严谨,淹贯百家,终成一代硕儒。潘公尤其尊崇孔孟之道,注重儒家学说研究,从今存其亲笔著述之《论学说十则》、《克己集》及《赏花有感》中可见一斑。其在《克己集》中云:“君子以仁义为本,而文艺次之。”而且认为:“圣贤学问,争于方寸,不在富于言论。”“余读《语》、《孟》文字,见其德之至,而忘其文之美也。”此乃真正抓住儒家学说之精髓,故能登高望远,视野开阔,并升堂入室,体验自不同一般。正如其所言:“不登峻岭,不知天之高;不亲圣人,不知道之大。”

 

潘公的理学成就和个人风采,清末海南诗人冯骥声《挽潘孺初先生联》云:“理学传陆象山,经术师顾亭林,屈指数岭海贤豪,灵光岿然推此老;议论若陈同甫,气节似鲁仲连,何意遇龙蛇岁厄,康成殁后又斯人。”

 

晚清学者梁鼎芬《赠孺初先生三首》中更明确称誉:“孺初先生,当代硕儒。”

 

潘公居京为官30载,虽诸公卿知其贤,与其交谊甚挚,但因公性耿直忠介,疾恶如仇,不倚权贵,不苟同异,竟不升迁,于光绪九年(1883),辞官归故里。时值法帝国主义滋事,中法战火燃烧,清廷开始动员“保家卫国”,两广“团练”始兴。两广总督张树声知潘存其才德,深孚众望,而奏举其筹办雷(州)、琼(州)两郡团练,以加强地方防卫力量。于是潘公文官当起武将,与“镇南关—谅山大捷”之英雄冯子材成了受命举办团练的领军人物。

 

张树声于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8831225日)之《粤督文高廉雷琼团练折》曰:“琼州孤悬海外,设守最难,昨已与兵部尚书臣彭玉麟遵旨派兵前往布置。查该郡文昌籍户部主事潘存,学识闳通,年德俱茂,冠绝一时,而忠义之诚,尤老而弥笃,海南士庶无不敬而爱之。臣已手书谆劝,恳其出任团防,并属镇道各官虚衷延访,冀使官绅一气,固结人心,能弥补外患于将来。”张树声亲笔手书《与潘存书》,诚恳敦请,表露心声:“闻阁下谈及贵处阻山滨海,民风强梗,渔人习水,远过江南,海门扼波,足称天险。若能加以训练,辅以地势,当可自存。

 

今者事变方殷,用敬虔请高贤,起膺匡救,办理乡团,招练渔户。德望所及,能使苍屹山前海波不作,则田子春之节义,唐荆川之将略将复见于兹矣。”潘公亲赴省城,谒见张树声,多方洽谈操办事宜。备受鼓舞,爱国抗敌,热情高涨,激励众志,固结人心,同矢共仇,靖内御外,经营守卫,地方得以安宁,一时传为佳话。张树声卸任后,张之洞18847月接任两广总督,对潘公尤为倚重,继续举荐其办理雷琼团练,抵御外侮,并将其功绩禀报朝廷,皇上论功加赐四品官衔。

 

 

《潘存像》(油画) 刘运良创作于2008

 

潘公卸任后,深感琼州西北与越南近邻,东北与粤闽海域相接,为战略要地,系两广屏障,为南疆门户,宜改制建省,从事建设,使其发展繁荣,充实国力。于是最先献议“琼州改建行省”,撰拟《琼崖建省理由与建设方案》。分地位、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教六大类洋洋近十万言,呈报张之洞。张氏对此建议十分重视,但因国事纷乱,未予处理,“琼州改建行省”未能实施。近年史学界多有考证,确认潘存系提出海南建省之第一人士。

 

 

1886年起,年逾古稀的潘公离开官场后,一心一意致力于兴学育才活动。最先应广东督学张湘涛之聘请,于惠州丰湖书院任教将近两年。由于怀念家乡,返回乡里,曾坐任府城苏泉书院、文昌蔚文书院掌教。由于“崇实学,黜浮伪,重躬行”,屡获学子、家长及社会人士敬佩和爱戴。在此期间,潘公多方筹资办学,为了表达对琼山丘文庄公之敬仰,欲新建奇甸书院,未能如愿。光绪十六年(1890),得到两广总督张之洞和雷琼兵备道、观察使朱采(亮生)两位风云人物的鼎力相助,潘公筹得巨款,创建溪北书院,购置图书,教化后代,实现了其毕生的夙愿,为文昌乃至海南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建造书院,潘公呕沥心血,殚精竭虑。令人遗憾的是,光绪十九年(1893),在潘公的亲自督办下,经过将近三年紧张繁忙的采购、备料、施工,就在书院即将举行落成典礼之际,潘公因长期奔波劳累,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铺前港头村家中,享寿76岁。值得欣慰的是其堂侄孙潘为渊宣统二年(1910)采录《钦加四品衔宣付国史馆户部候补主事潘存先生学行事实》,其所著《克己集》、《论学说十则》、《赏花有感》、《楷法溯源》等包括诗词43首,由其侨居新加坡的裔孙潘宾臣结为《潘孺初先生遗集》,印行传世,成为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潘公毕生惟其志在追步前贤,不喜以词章自炫,所留下楹联并不多,偶有所吟亦极古醇朴。光绪十五年(1889)冬拟的府城五公祠楼上名联,读后令人激愤泪下。

 

联云:

 

唐嗟末造 宋恨偏安 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

 

道契前贤 教兴后学 乾坤有正气在斯楼中

 

此联后由著名书法家麦华三于1980年撰写镌刻于溪北书院“讲堂”墙壁上。

 

潘公认为“读书求做人为要,我不欲与今人争文章,而欲与古人争德行。”为栽成后世,自拟并书写两幅长联悬挂于“讲堂”两旁圆木立柱上。

 

联云:

 

学问无他 求益于身心家国天下

 

载籍极博 折中于易书诗礼春秋

 

 

曾与诗翁dǐng花品

 

偶逢樵者问山名

 

潘公不仅工诗书古文辞,书法亦妙。最为擅长悬肘作蝇头细楷。凡汉魏六朝碑版,以及唐宋明清诸名家书帖,收藏最富。朝夕摹写,以至废寝忘餐。故所作文字,中外名士不惜重金争购。尤东洋人见潘存书,仰之如泰山北斗。潘公系日本最具影响力之三十二位中国书法名家之一。他毕生竟六书之渊,著有《楷法溯源》一书,共七卷,论述精辟,观点新颖,订正百家之讹谬,是传世之作。《潘存书法集》由其得意门生、书法家楊守镜编纂印行(线装本,弥足珍贵,值得收藏),是晚辈书法爱好者临摹的绝佳版本。溪北书院大门两侧短联:“维持风俗,教育人才”由潘公亲自撰联并书写。阴刻“讲堂”“经正楼”五个大字,也是潘公所题,大门“溪北书院”四个隶体大字则由楊守镜题。

 

溪北书院2009年定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笔者和几位朋友再次参观了潘存故居和溪北书院,进一步了解潘存的人生经历,深为其严谨探究学问、致力于兴学育才的精神所感动。现在政府文物保护部门已经拨款修缮溪北书院,修缮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文化主管部门拟开设潘存生平陈列和溪北历史文化展览,心中甚感欣慰。但愿溪北书院崭新的面貌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以表达文昌人对一代宗师,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潘存的敬仰和怀念,告慰其在天之灵。

 

 

责任编辑:陈熙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