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国学

中外学者共议北美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
来源:国际儒学网 | 2011-08-11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650

 

    6月24—26日,“北美中国学的历史与现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联合举办,是中外学者对北美中国学研究的一次全面检讨。会议除与会学者当面交流外,还通过视频方式,请未能前来上海的美国学者共同参加了研讨。

    美国汉学家周锡瑞在会议论文中提出,由于档案资料开发、数字资源利用的驱动,中国研究正在呈现革命性的变化。他认为,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划分方法不科学,因为这可能导致割裂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关系。他还说,提倡创造力无疑是正确的,但对创造力也应该有所管束,因为不是哪一种新想法都是好的,原创性与准确性应该一致。匹兹堡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徐鸿说,2004—2009年,有近250所美国大学或研究生院收到与中国相关的博士论文,数目达1336篇。华裔学者已经成为美国大学研究中国问题的生力军,必将对中国研究在美国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刘宏提出,北美中国学面临的一个重要变化在于中国正在从信息接受方迅速成为信息输出者。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柯娇燕提出,上世纪90年代以前,欧美学者大都从欧洲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史,把欧洲的历史发展阶段与中国进行对比。此后,美国学者开始从世界的角度理解中国历史,例如不再把唐代长安与巴黎等欧洲城市相比较,而是将其与巴格达、安卡拉相比较。这样一来,学者们心目中的中国历史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她的观点相对应,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的卢汉超则提出,与美国新闻界一些人“唱衰中国”或“妖魔化中国”不同,20年来美国学界似乎掀起了一股“中国历史翻案风”,总的倾向是中国在历史上并不落后,从未闭关自守。这种倾向,他认为可以叫做“唱盛中国”。

    据会议中方主席朱正惠教授介绍,本次会议主要从史学、文学、教育学、社会学领域检讨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共收到学术论文35篇,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学术信息,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相信会对中美学术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