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国学

纵议国学竞赛:学不学不是问题 怎么学才纠结
来源:浙江日报 | 2011-02-25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346

 

    “万寿无疆这个成语出自哪里?”、“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的‘贻’是什么意思?”……一开学,杭州中小学生谈论最多的是国学网络大赛。不少学生抱怨自己得分出奇的低,也有孩子坦言比赛是由家长代劳的,可惜做出来的分数也一样难看。

    这是一场杭州市中小学生的总动员。从1月到3月,是杭州市首届中小学生国学知识网络大赛的初赛阶段,几乎所有中小学生都被发动参加了这场网络大赛。

    “学校要求参加的,在相关网站上实名注册一下,就可以进入国学网络大赛的平台进行答题。每次答题时间20分钟,有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等很多题型,总分100分。”今年小学四年级的程可儿告诉我们,这场国学网络大赛可以重复做题,但每天最多只能做2遍,总计限做10次,取最高分为初赛的最后得分,到时还会在优胜者里进行决赛。

    根据学生的介绍,我们找到了杭州市中小学生国学网络知识大赛的竞赛页面,大赛通稿上写着“为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升杭州广大中小学生国学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经研究决定,举行杭州市首届中小学生国学网络知识大赛……”然而,这良好的初衷却没有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同,有不少人觉得这场比赛比较“雷人”。

    一位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家长坦言,原以为是小菜一碟的事,没想到一上网做题就有点傻眼了,“题目古怪。比如,中庸第一句‘率性以为道’,问是不是‘顺应天性做事叫做道’,这句话本来就有争议,‘率’有两种解释,一是顺应,二是管理,约束的意思。你说对还是错?”这位家长自认为学了20年以上的古典文学,也不敢说自己看懂了《老子》、《诗经》,拿这些题目考孩子,是否“难”了点?

    “题目太难了。”一位参与了网络国学竞赛的吴家长帮助儿子做了3遍题目,第一遍33分,第二遍59分,第三遍77分,他说儿子独立做的话估计就10 分左右吧,“据我所知,不少得高分者,有的是找高手代劳,有的是‘左右开弓’,也就是两台上网电脑一起用,一人在那里搜索网上的资料判断答案,一人在那里答题。这样一来,竞赛的意义也大打折扣了。”

    题目这么难,难道真是我们的国学功底太不堪了吗?还是国学教育的方式值得推敲?

    看了此次国学大赛的推荐书目后,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力平教授认为有些内容的确值得推敲,比如竞赛初中组的推荐书目有《尔雅》、《茶经》、《孝经》,他说:“我比较同意李泽厚先生的观点,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提倡‘读经’,‘经’也有一大堆,‘四书’、《诗经》以及《周易》、《礼记》可以选读一些,《仪礼》、《尔雅》就不需要人人必读。”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也认为,让初中生读《尔雅》、《茶经》、《孝经》这些比较深奥的经典,会欲速则不达,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具备理解这些作品的能力,唯一的途径就是死记硬背,那样学习经典的过程便会是不快乐的,可能反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尽管如此,在他们看来,在国学热的浪潮里,为国学之焰添光加热的努力依然值得人们尊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找到合适的途径,让国学教育一路走好。

    “传承弘扬传统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而言非常重要,普及传统文化倡导阅读经典尤应肯定。”一直倡导国学的孙力平说,国学教育要引导学生掌握经典的核心精神、普世价值,如推己及人、诚信仁爱、自强不息、朝闻道夕死可矣等精神财富,而不是字句皮毛和琐细知识。在他看来,写经典读后感的方式更易于学习经典、理解经典。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