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文化创意

村民筹资自建感恩书院 开讲乡村版“百家讲坛”
来源:新闻中心-中国网 | 2011-08-26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883

乡亲们听起课来格外认真

 

    “什么是孝?从字面上看,就是老人护着孩子,孩子敬着老人。”日前,在河北赞皇县孤山村的一个总面积约250平方米的农家书院里,石家庄学院的吴国斌老师正在给100多位村民讲传统文化。这个名为“感恩书院”的农家书院,是由该村8位普通村民筹资3万余元,由400多位村民参与建设起来的。这个仿效央视“百家讲坛”的农民学堂,意在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为村民普及文化知识。“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村里人文化水平不高,一些人不懂得孝敬老人,不会教育孩子,想通过这个书院逐渐改善村风民风。”8月21日,感恩书院的发起人、村民姜新曲在接受采访时说。2009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姜新曲在和乡亲们聊天时,说起自己最近常看“百家讲坛”。“听专家学者讲课可长知识了,咱们是不是也在村里办一个农民学堂呢?这个想法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赞成,大家就开始研究办学堂的事。”姜新曲回忆说。

 

    随后,村民郭志行将自家的旧宅院无偿捐出,作为授课场地。姜新曲等人请来专家学者,义务为村民讲述传统文化。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小小的学堂竟场场爆满,前来听课的村民们挤不进屋里就站到门外听。看到这个场景,姜新曲等人决定:自己动手,为村民盖一座书院!

 

    姜新曲、郭振山、郭喜志、郭志群、郭永志、白国锋、郝俊凤、姜素爱8个发起人,每人从自家“养老钱”里拿出1000元钱。他们又向全村人发出捐款号召,得到150多位村民响应,总共筹得资金3万多元。2010年7月,书院破土动工。一个月后,书院主体建成了。今年4月,书院正式授课。为了通过书院感化村民,让人们学会报答、懂得尊老爱幼,村民们给书院起了个响亮的名字:“感恩书院”。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