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所有孔庙 > 上海文庙 > 传奇历史

上海文庙“变迁”
来源:摘自《上海文庙的变迁》 | 2012-06-07
打印 复制 点击量:24178

上海文庙

 

上海文庙-天光云影池

 

一、饱经沧桑 几度废兴

 

  南宋咸淳三年(1267)上海正式建镇,士绅唐时措兄弟于方浜长生桥东北(今丹凤路西)购韩姓房屋并改建为梓潼祠,画孔子像于祠中,又增建古修堂,作为诸生肄习之所,上海始有镇学。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分华亭五乡二十保,建立上海县。根据中国封建制度,由镇升格为县后,除建造县衙门,还须修建城隍庙和文庙。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知县周汝楫将原镇学改作县学,并令县教谕在县署东首营建文庙,未竣。次年,由乡贵万户长费拱辰出资建成,有正殿、讲堂、斋舍等建筑。元大德六年(1302),松江判官张纪、县丞范天桢又添筑殿轩,增设大门、学门,重绘至圣先师像于大成殿,再绘先贤像于两庑。知县辛思仁又筑墙130尺,前通泮水,架桥于上,文庙规模具备。元至大三年(1310),两浙盐运使瞿霆发捐肇家浜(今复兴东路)北岸县衙(今学院路)土地,兴建新文庙。四年后(1314),县丞王硅又将文庙迁回原址,庙制更加扩大,有天光云影池(取自南宋大儒朱熹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池中有芹洲,洲上有止庵、杏坛、盟欧渚、舞雩桥、洗心亭、酸窝、古井和焦石堂诸胜,并植古松梧竹无数。元至正十一年(1351),知县何缉还在庙左建明伦堂。僧觉元捐田荡600多庙,作为修葺费用。


  明正统四年(1439)提学御史彭勋,巡按御史肖启命知县张祯拓展文庙,遂建射亭、戟门、修斋舍、馔堂、殿庑、仪门等。明正统九年(1444),巡按御史郑颙增建东西两庑。明成化二十年(1484),知县刘琬建尊经阁于明伦堂后。明嘉靖九年(1530),皇帝诏天下厘正祀典,改大成殿为先师庙,又建启圣祠。


  清顺治二年(1645),诏封孔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先师庙重又改称大成殿。清康熙十年(1671),教谕陈迪建名宦词、乡贤祠。清雍正元年(1725),诏改启圣祠为崇圣祠,封孔子五代祖先为王,故崇圣祠又称五王殿。清雍正八年(1730),巡道王澄慧移驻上海,择文庙东南隅建魁星阁。清咸丰三年(1853)九月四日,以刘丽川为首的小刀会发动起义,举起“帅兵伐暴,志在扫除贪官污吏”大旗,甚得民心。九月七日,知县袁祖德率文武官员和士绅在文庙祭孔,小刀会利用这一时机,乔装打扮从东门进入,冲进文庙,杀了知县,宣布建立大明国。刘丽川封为“大明统理政教诏讨大元帅”,在明伦堂设行辕,指挥战事,抗击清兵等达十七个月之久。清咸丰五年(1855),小刀会遭到清兵和外国侵略军的联合攻击,终因寡不敌众,缺水断粮而英勇突围,在激烈的遭遇战中刘丽川和大部分义军将领壮烈牺牲。只有一部分义军突围成功,与太平军会合后继续抗清。文庙,作为小刀会起义军总部也被清兵和外国侵略军炮火所毁。当年,在学院路旧址重建文庙时,大梁未上便遭火灾。于是觉得原址建庙不利,便决定移建西城原明代海防道署遗址,即今文庙路215号,历时一年(1855.7-1856.7)竣工,占地计17.3亩,这即是今天的上海文庙。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压境,上海县官、绅商为防不测,共邀英、法兵入城协防,将文庙作为西兵驻屯场所。清同治三年(1864)六月西兵撤防,但庙内建筑被西兵毁损大半。事后,巡道丁日昌令知县修缮文庙。


  民国三年(1914),上海县公产经理处筹款修建文庙,并拓大成殿月台,置祭器、舞器、祭服以备祭典之需。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特别市工务局向市政府备案,拟将文庙改建为文庙公园。民国二十年3月,开始兴建文庙公园,一、二期工程于10月完成后,余下工程因资金不继而作罢。之后,移交市教育局管理。同年12月,将文庙改为上海市民众教育馆。民国二十一年6月,将文庙尊经阁改建为上海市市立图书馆,内有藏书15300余册,它是上海市首家公共图书馆。民国二十六年8月8日,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上海50多个群众歌咏团体约1000多人,在上海文庙举行国民救亡歌咏协会成立大会暨救亡歌咏大会。在主席台入座的有:孟波、冼星海、麦新、鄢克定、徐则骧等11人。徐则骧致开幕词,鄢克定作筹备经过报告。会议决定在这天下午举行救亡歌咏大会,参加演唱的抗日救亡歌曲有:《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热血》《救国军歌》《救亡进行曲》等20多首,气氛悲壮热烈,十分感人。


  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5月,上海市民众教育馆由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并建立上海市沪南人民文化馆。十年动乱中,文庙被改作“武庙”,成为南市区体委及其屈下的训练场馆。1979年动乱结束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会拨款重修大成殿、明伦堂、魁星阁、崇圣祠,还重建东西庑殿,并疏浚天光云影池。1997年,南市区人民政府拨巨款对文庙进行全面整修,历经3年,终于全面恢复了文庙在清代最盛时期的风貌,并于1999年9月24日,举行了盛大的上海文庙修缮竣工开放仪式,并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上海市的——颗弘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耀眼明珠。

 

二、布局严谨 设施独特

 

  上海文庙的建筑是采用群体组合方式,简称建筑群体。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典范之一。


  在整体布局上,上海文庙是严格按照两条纵轴线展开的。其中一条为祭祀线,包括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而大成殿前东、西两庑殿,则在纵轴线两边,以衬托大成殿的恢宏壮丽,另一条为学宫线,内有学门、仪门、明伦堂、尊经阁。而明伦堂前东、西两侧建有听雨轩和杏廊,它们都在纵轴线两旁作明伦堂的陪衬。此外,还有一条庙园线,在这条线上建有魁星阁、天光云影池和儒学署。在文庙东北部还有一条上海最大的街坊式图书二渠道批发市场——上海文庙书刊交易市场;逢星期日在文庙大成殿前庭院中开设临时搭建的“上海文庙星期日旧书集市”,成为市民淘书的乐园。这个书刊市场和旧书集市,在当今海内外文庙或孔庙中都是没有的。


  上海文庙建筑群体中的主要建筑有6处: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魁星阁、儒学署和祟圣祠。它们都是儒家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换句话说,儒家文化精神贯穿于文庙建筑,是文庙建筑的生命和灵魂。反之,儒家文化精神又通过富有表现力的建筑语言和人文景观展示出来。这也就是上海文庙建筑艺术特色。


  大成殿是上海文庙的主体建筑,面积为260平方米,高14米,面阔三间,是由一个矩形和一个大三角形组成,使人感到稳重、端庄,而歇山重檐式的大屋顶又易使人感到沉重和压抑,幸好大成殿屋脊生动的弧线和两边的飞檐翘角却如振翅欲飞的大鹏,化解了这份沉重和压抑,尤其是屋顶上装饰着奔走跳跃的狻猊、辟邪等动态十足的小动物,使庄严肃穆的大成殿又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强烈地表现出东方建筑艺术的个性魅力。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