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醴陵文庙
经过大半年时间建设,1月20日,原建于宋、元代(距今600年至近千年)、株洲地区现存下来的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醴陵古文庙建筑主体修复工程正式竣工。
古文庙位于醴陵市东正街,是株洲地区文庙建筑群中唯一保存至今的重要建筑。它原建于醴陵城区青云山梯云阁下。清乾隆八年(1743年),知县段一骙将其由青云山下迁建于何家码头今址,祀孔子先世五代神位。文庙左建教谕署,右建明伦堂。文庙前广场面积约6000平方米,历为体育活动场地和集会场所。毛泽东来醴陵考察农民运动时,在文庙坪出席工农群众大会并讲话。大成殿1982年被列为醴陵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列为株洲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文庙破败不堪。去年7月,该市投入30万元启动文庙维修保护工程,一期完成了文庙大成殿的修复。目前,醴陵文庙的核心区段已基本修复。
文庙系砖木石结构,正面大成门并列20门全部恢复。据传,正中的两侧大红色大门为状元门,祭祀孔子时,只能由状元开启这两扇大门,因醴陵未出过状元,所以这两扇门一直未开启过,只能从其余18扇朱红色的偏门进入。大成殿面积408.5平方米,四周回廊宽约3.5米,立10余根石柱,柱基复盆方形。建筑棱翘分明、雕梁有致,殿内庄严肃穆、气势恢弘。据醴陵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文庙大成殿两侧廊房将于二期工程继续修复,修复后的文庙,将会对社会开放。
责任编辑:刘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