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焦点专题 > 文昌孔庙:百年悲鸣

十年前的闹剧:明伦堂、书院讲堂毁于“侨房”
来源:海南日报转载《内参》 | 2011-08-12
打印 复制 点击量:6526

    2000年5月2日,文昌市某些人不顾文昌市文体局和当地一些居民的阻拦,强行将位于文昌市内的孔庙明伦堂,原文昌蔚文书院的一座讲堂两座古建筑拆除,并在以此为主的基地上新建起了符氏宗族主祠(符雅公祠)。文昌一些文化人士呼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修复古建筑。


    明伦堂是孔庙的重要建筑,是“讲学、行礼、祭祀、司仪”的场所,文昌明伦堂始建于明洪武八年,清道光28年移址现今位置,民国七年版的《文昌县志》有详细记载。两古建筑被拆毁的背景是这样的:民国三年,国家动荡,当时文昌知事潘度变卖公产,将该孔庙配备的“教谕署”变卖给了当时文昌的符姓(此事民国七年县志有明确记载)。1938年,文昌符氏在所购的原“教谕署”地基上修建“符雅公祠”,那是一幢两层小楼,占地面积90平方米左右(位于明伦堂和蔚文书院讲堂前方。

 

    2000年5月2日,与明伦堂、蔚文书院讲堂一起被符氏拆除)按原文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93】83号文件处理城镇“侨房”政策的规定,对华侨在建国前在城镇构建的用于公益事业的侨房应该给予落实政策,根据这份文件,那幢小楼在落实政策范围里,但落实政策后,新建的符雅公祠占地面积达到了890.3平方米。扩大了800平方米,至于多出的那些面积(即明伦堂和蔚文书院的讲堂所在位置),文昌符氏在给文昌市政府的报告中称,是海外华侨和部分归侨在大清时期捐资修建的“符雅学塾”。文昌市人民政府【98】41号文件“关于处理文城镇文东路79号房屋(符雅公祠)的决定”,认可了符氏的这种说法,这份文件如此说明:经调查核实,该房屋是符氏华侨和部分归侨在大清时期为了兴学育才发展教育事业,开展联谊活动等而捐资兴建的“符雅学塾”。


    2000年5月2日,文昌符氏带着一帮人要拆除明伦堂等建筑,事先毫无知晓要拆除一事的文昌市文化局局长伍尚铣等急忙赶去现场阻止。但符氏凭着这份政府的红头文件,在派出所民警的维护下,强行拆除了两幢古建筑。


    文昌一些文化界人士认为,没有证据显示“符雅学塾”存在过,就连府氏自己人也说不清楚符雅学塾。记者就符雅学塾的来源向海口的世界海南符氏大宗祠的有关负责人符德民资讯,他表示他从来就不知道这个符雅学塾从何而来,符德民查遍了所有族谱也没有发现这样的记载。当时向政府申请落实侨房政策并具体提出符雅学塾归还事宜的是文昌市的符国海。符国海是原文昌县副县长、政协主席,现海南世界符氏大宗祠理事、文昌符雅公祠筹委会副理事长。记者向符国海了解时,他说是从台湾省的一本纪念刊物上看到的,并向记者出示了该刊物,是1983年初刊的《台北市符氏宗亲会二十周年纪念特刊》,但这本刊物上也没有符雅学塾的记载,该刊物上“各支系祖祠之地址”一栏记载的只有“符氏家塾——文昌县城内”,这只能证明在文昌城内有过符氏私塾,但无法证明存在过“符雅学塾”。


    明伦堂等古建筑被拆后,文昌市文化局当即向省文体厅文物管理办公室报告。2000年5月中旬,省文体厅文物管理办公室及文物研究所的专家马上到现场做了调查考证、2001年8月省文体厅文物管理办公室参加现场调查的负责人王大新告诉记者,当时专家发现,紧邻文昌孔庙右侧200米范围内,保存着全省独一无二的文庙古建筑群,除了已拆除的两处古迹外,当保存尊经阁、蔚文书院礼堂和后堂、崇儒门及文昌宫等,王大新说,专家当时就向文昌市主要领导建议,将这组古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好好保护起来,不再受到人为破坏。


    文昌学宫和其附属建筑是一个包含元明清民国四个时期建筑风格的建筑群,现在只保护了一小部分,文昌市文体局申报的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蔚文书院、文昌宫、尊经阁)一直得不到文昌市政府的批复。而记者在文昌市政协得知,2001年文昌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向文昌市政府发出的《关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依原貌修复明伦堂和蔚文书院的建议》提案一直没有得到市政府相关部门的答复。文昌市城建局负责人说,他们没有批建过如今的符雅公祠,但现在该祠堂开工一年多时间,已经基本完工,从来没有当地的政府执法部门去查处过。

 

责任编辑:歡歡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