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历史课堂

崇德是中国人的传家之宝
来源:吉林日报 | 2016-06-09
打印 复制 点击量:3694

    中华文明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重视人的道德素质、追求人格的完美。世代相传的道德意识,成为家庭的集体意识、民族的集体意识、社会的集体意识,成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文化基因。

    崇德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子曰:“夫易,圣人崇德而广业。”(《周易·系辞上》)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孔子认为圣人是以崇尚道德来推广事业的,就个人而言,崇德和修身是联系在一起的。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杀身以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在孔孟看来,道德和节操比生命还重要。在《论语》中,孔子多处评点古人,推崇古帝王尧、舜、禹。赞扬尧忠诚遵守中正之道,恩惠广大,百姓称赞;赞扬舜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为百姓操劳,一点不为自己;赞扬大禹吃穿住都很差,却把力量完全用于兴修水利,巍巍乎崇高得很。中华古代文明以人为中心,在众人之中又以圣贤为中心,圣贤被认为是道德和智慧完善的人。圣贤也不是天生的,是要向古人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刻苦磨炼,认真修养。只要认真践行仁德,“人可以为尧舜”。

    德是儒家的伦理范畴,专指道德和品德。德的内容包括仁、义、孝、悌、忠、恕、让、信、中庸等。孔子重视德,把德行作为传授弟子的重要学科之一,企盼形成社会道德体系。“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不培养品德、不修学问、不行义、不行善,是孔子最大的忧虑。“君子怀德”、“君子怀刑”,孔子主张君子修德,讲道德信念,重视道德行为,提高道德品质,提升道德境界。孔子对弟子颜回评价最多、也评价最高。孔子赞扬他长久不违背仁德,安贫乐道,好学不倦,善于思索,践行仁德,成为德行典范,是个有修养的君子儒。孔子从仁德、君子、贤才三个方面,树立了颜回的三维形象,载入史册,成为后世的楷模。

    君子是指有道德的人,是孔子推崇的理想人格。孔子立君子之象,以尽仁德之意,用今天的话说,君子是道德的形象代言人,是践行道德的楷模。在《论语》中,君子与小人是相对的用语,两者之间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好人与坏人,区别在于道德修为,在乎品格高低。孔子论君子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特点也是显著的。一是君子好学博学。孔子倡导知学、好学、乐学、博学,主张活到老学到老。二是君子以礼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合宜为原则,谦虚、诚实地对待事业。三是君子学道则爱人,时时处处践行仁,用正确的态度方法对待富贵与贫贱。四是君子重道义讲原则、关心国家大事。义以为上,崇义泛利,淡泊名利。五是君子具有高尚的政治品质和刚强的毅力。君子讲气节,面临国家安危关头,不屈服、不动摇、以天下为己任。六是君子具有种种美德,以德报德,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与人为善,胸怀坦荡,积极上进,不忧不惧,心怀道德又端庄安详。七是君子修德,克己为民。孔子倡导君子言语谨慎、工作勤劳快捷、勤勉为民、任劳任怨。八是君子严肃对待缺点,认真改正自己的过错,珍惜自己的名声。九是修已以安百姓,是君子安身立命之本。修己树仁德,修己以成君子是孔子仁学思想的目的。十是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反对无原则调和。孔子尚和,主张“和为贵”。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大讲话中指出:“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个讲话,把中华传统道德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公民道德上升为社会公德,把道德上升到兴国立人的高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意志,指引方向,用道德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国家、人民就永远充满希望。树立大德观,应从自身做起,全社会努力。

    一是崇德尚群,群策群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孔子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修己是个人的德,尚群是大德,个体是小我,群体是大公。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群体发展高于个体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天下为公,国家至上是中华文明的理想和胸怀。尚群就要尊重他人人格,维护公众利益,倡导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维护国家利益、民族整体利益,培养合群美德,形成良好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崇德尚俭,节俭养德,为人民服务。孔子主张“政在节财”、“礼,与其奢也,宁俭”、“政要民信”、“节用爱人”,节俭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德行修养。“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古训,不仅是持家守业的箴言,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的“八项规定”到反对“四风”得到有效遏制,树新风,人民群众拍手叫好,但移风易俗,除旧习树新规任务艰巨。只有领导带头,全民参与,社会监督,才能形成人人节俭,自律养德的好风尚。

    三是崇德尚廉,修君子之德,廉政为民。孔子主张“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而不贪,重在仁义”,以德治国,为政明德。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君子之德,更要有官德。要陶冶情操,完善优秀品格,培养浩然正气,拒腐防变,力行于仁,提高思想境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官风正,民风淳,事业兴,中国梦才能更加辉煌。

    四是崇德尚善,汇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美善信是孔子最基本的价值观,尽善尽美是他最高的审美理想,他倡导做“善人”、“举用善人”,以文之德治理国家。善是指道德高尚的人,友善既是高尚的个人美德,又是社会公德,尚善可以形成社会的正能量,社会的一种风气和良好氛围。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崇德尚善成为社会主流,并持之以恒的传播、熏陶、教化和化育,才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崇尚善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着基础作用,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具有引领作用,在平安健身中具有保障作用。我们要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典型抓起,形成惩恶扬善、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等良好的社会风尚,建立向上向善的公共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责任编辑:马晓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