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文化活动 > 传奇 历史

叔孙通为复兴儒学讨好刘邦
来源:山东商报 | 2012-09-13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695

 

    叔孙通脱儒服见刘邦,是因为刘邦讨厌儒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认可。

 

  俗话讲“为人师表”,也就是说做老师,要有个老师的样子。按照这个要求,西汉大儒叔孙通,却是个很没“师表”的人。

 

  这人的来头着实不小,山东枣庄人,战国儒家学派嫡系传人,秦朝的时候还曾被召为博士,门下上百弟子,放在秦末汉初的年月,显然国学大师级别。

 

  但在那年头,这位“国学大师”,却是一个时常被鄙视的人,被鄙视的原因,就是他没“师表”。 

 

  儒家的“师表”,是极其严格的,就是穿衣也极其刻板,必须要身着整洁儒服,待人接物,也有严整的礼仪规矩。

 

  但放在叔孙通身上,却成了没规矩。他去投奔汉高祖刘邦的时候,特意脱下儒服,穿着短衣窄袖的楚服觐见。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逃荒的,见了刘邦张口就说:我是一个儒生。差点把人雷晕。

 

  穿衣不讲究倒还其次,偏偏叔孙通是个啥都不讲究的人,社会关系很复杂,常和些地痞流氓称兄道弟。最大的特点就是阿谀奉承,一张嘴就是好话,怎么拍马屁怎么来。身为一个儒生,却是啥活都干,活像刘邦家的佣人。鞍前马后的伺候,把刘邦哄得心花怒放,官位也节节高升。

 

  大臣们看不起,学生们也觉得丢人,好多学生甚至羞于以他为师,纷纷离他而去。叔孙通呢,却是不管不顾,继续没师表的拍马屁,终于在公元前200年,拍出了一件大事:西汉未央宫落成,叔孙通率领数百弟子,为西汉王朝制定宫廷礼仪。这事一开始办的时候,好多人继续看不起,不就是给皇帝制定上朝仪式嘛,有什么大不了的。等着真干成了才知道,这真是一件大事,因为这套朝仪,是完全以《周礼》为基础编订,整个仪式中的举手投足,无一不渗透着儒家思想的理念。在经历了秦朝“焚书坑儒”的灾难后,遭受重创的儒家学派,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重回到历史的聚光灯下。

 

  而这恰是叔孙通所有“没师表”的缘由,脱儒服见刘邦,是因为刘邦讨厌儒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认可。鞍前马后伺候刘邦,是因为刘邦麾下多大老粗,儒生的话语权极低,只有这样才能保住位置。绞尽脑汁制定朝仪,更不是为了自己的官位,而是为了在西汉开国时代,就打下儒家学派的烙印。诚如他自己所说:我今天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广大儒学。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