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资讯中心 > 综合资讯 > 国学

钱逊先生做客光明网:弘扬中华文化,国学是基础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2012-01-06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612

钱逊先生谈国学

 

    中国传统价值观主张:义、公、礼、耻、和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清华大学教授钱逊先生来到演播厅,我们将就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钱老您好!我们看我您关于《论语》中处世智慧方面的诠释,深受启发,时至今日,您对于当前中国发展阶段的处世智慧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钱逊】:第一点是“义”,儒家有一个义利之辩,讨论义利的关系,就是物质精神的关系,人的精神追求和物质生活欲望追求的关系。中国传统一直把义放在第一位,用精神追求、精神生命引导个人的物质追求,节制个人对物质追求。这是“义”。

 

    第二点是“公”,中国儒学传统讨论,除了义利关系之外还有公私关系。公私关系要从人身上讲,处理个人和群体、和民族、和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上,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以公在前,把个人放在群体的中间,作为群体的一分子,来考虑个人的发展。把个人发展和群体、社会、民族、国家的发展统一起来。这是“公”。

 

    这两点是我们谈人生、谈做人最基本的问题,一个是精神和物质关系,一个是公和私的关系。中国文化价值观是主张义、主张公。和西方现在流行的,以个人物质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是相对的。

 

    第三点是“礼”,因为中国传统很注重道德、精神的修养,落实到什么地方呢?落实到“礼”。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这是中国的特点。一切言行有礼的规范,把道德要求落实到礼上。所以《论语》里讲到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礼没办法在社会上立身。

 

    第四点是“耻”,这是一个人的道德自居。如果不知耻,自己没有底线,就什么都谈不上。

 

    最后一点是“和”,“和”也是中国传统的价值。整个世界是一个和的世界,和是一切事情的最高的、最后的追求目标。

 

    所以这样五点构成了核心价值体系。把这五个字,每一个都用四个字来说就是:崇德尊义、乐群为公、尊礼守法、知耻向善、持中贵和。这是我最近的一些想法。这也只是从基本原则上来讲。从基本价值来说,也是这几点。

 

    国学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主持人】:哲学要追问的三个问题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个国家富强了,一样也要问这些问题。目前日益全球化的形势下,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和其他各民族文化输入,我们重提重视“国学”思想,针对“国学”这一概念,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和解释,您是怎样理解的?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国学?

 

    【钱逊】:国学的问题,现在有很多不同的解释,这也是一个学术上的问题,可以讨论。我只是想从比较实际的方面来说,国学基本上就指中国的传统的学术文化。因为从国学这个词的出现来说,以前我们没有国学这个词,国学这个词本身和西学相对提出来的区别于西学的概念.所以简单理解,中国原有的一些古有的学术文化体系叫国学。

 

    现在为什么提出弘扬中华文化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国学的问题?其实也是我们最近提出来的文化自觉的问题。我们从一个文化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民族是谁?我们的民族究竟是什么?文化就代表了这一个民族的面貌,整个生活的方式。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文化丢了,文化灭亡了,中华民族就不存在了。所以要认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就是从文化来看。首先要认识这个问题,认识自己的文化,认识自己的文化的长处、短处,它在今天我们新的时代里遇到的、面临的问题。这样来确定今后我们民族的文化往哪里走。我们文化向何处去。

 

    还有古今的问题,传统的文化在今天究竟是包袱还是财富,我们思考和讨论了一百多年了。这个过程中间,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从文化自觉来讲,五四新文化运动应该是很重要的文化自觉的运动。在中西文化碰撞中,中西、古今这两个过程里,我们提出文化必须有一个改革,要批判旧礼教,这是一个文化自觉的表现。这种批判是我们走上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标志。是应该肯定的。但是这里也有问题,在那个时候讨论的问题里,有些人走得比较过了,认为我们近代所以落后、所以遇到很多问题,所以被列强侵略,就是因为中国文化不行。所有的问题归罪于中国文化,这样就走上了否定自己的道路。把自己的文化否定了,再去说我是谁?中华民族是什么?就说不清楚了。所以现在无论是民间的国学热、还是党和政府领导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解决的是一个问题,怎么恢复我们自己的、基本的信念、基本的价值观。而这个只有从中国自己的文化中间,才能够找到。所以我理解的国学热,是这样的。

 

    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修身与做人

 

    【主持人】:在国学中,儒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文化学术界对儒学的复兴有着种种的看法,那么您是怎样看待“儒学的现代意义”?

 

    【钱逊】:我想说“复兴”不是一个回到过去的意思。复兴的意思是说民族发展、文化发展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好的时候,也可能有低谷。复兴就是进入低谷以后,从低谷里翻身向上,取得一种新的大的发展。我们的文化现在处在这样的阶段。

 

    儒学从本质来讲,不是一个统治学说,而是讲做人的一套学问。《论语》的核心思想就讲做人、讲修身为本。现在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大学》后面有一句话,自天子与庶人,一世以修身为本。不管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天子到老百姓都要修身,这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今天我们要讲儒学复兴,主要的是要讲这个。儒学这套关于做人的学问,已经渗透到整个民族文化中了。整个中国民族的生活方式的、精神的内容,就是以儒学为主要内容。民族精神思想基础在哪里?在儒学思想里。我刚才讲一个是义的问题,一个是公的问题,就是要把精神追求放在第一位、把个人放在群体中间。在现实中落实下来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一个人的发展不仅是个人生活得好就好。所以今天我们提倡的,主要从这个角度来提倡。就是十七大讲的,主要解决一个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问题。所以这几年各个地方找我做讲座,我都用这样的题目,叫“读《论语》学做人”。现在一说读《论语》,就先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说我们读《论语》不是治天下的,我们读《论语》是学做人。

 

    国学教育需要提倡、需要加强

 

    【主持人】:现在我们说说国学教育,现在国学教育越来越热了,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提出了“趣味国学”的概念,也有的小学将国学经典列为必修课,把国学教育引入课堂,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收费高额的“国学班”和“现代私塾”。现在有很多关于国学教育的讨论,有支持的声音,也有非议。您是怎样看待现在的“国学教育”热潮和现状的?

 

    【钱逊】:国学教育总的来说是一个好事。现在四十岁以下,甚至五十岁以下的人,对自己的文化了解太少了。从这个角度看国学教育,应该大大加强。总的来说,国学教育需要提倡、需要加强的。具体做法,现在没有人能够提出一套比较适合现在、适合需要的方案。古代虽然有很多经验,但是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怎么样做最好呢?这就需要百花齐放、大家去尝试、去实验、去总结,这是一个正常现象。所以,在不违背大的原则下,可以有不同意见,要宽容些,允许它存在。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够用一个虚心的态度,除了自己的事业,也注意吸取人家的长处。你可以讨论、可以谈论别人的做法,但是不能说人家不好就要下课。

 

    【主持人】:国学教育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既要让小孩子都可以接受,又要潜移默化地传递国学精髓。那么我们应当采用怎样合理的方式去推进国学教育的发展?以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价值和意义?

 

    【钱逊】:现在不可能有很合适的方法,要引入教育体制,不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实际上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纳入进去以后,教材怎么办?教师怎么办?所有学校要开国学课,谁来教啊?这是很现实、实际的问题,不是很简单的可以解决的。真的解决需要有一个过程。

 

    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的根本是文化

 

    【主持人】:最近社会上出现一些令人痛心疾首的新闻事件和现象,譬如“小悦悦事件”。很多人发出了现象社会道德缺失的指责。您是怎样看待的?推广国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能否拯救“缺失的道德”?

 

    【钱逊】:这样的现象更说明现在提倡、弘扬中华文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我们要正视社会道德面临的这样的现象和问题。我们必须认真面对这些现象,认真研究这些现象,怎么从道德上去解决这些问题。现在有两种现状,一个现象是我们在很多问题面前,有些人往往忽略了道德方面的问题,一想就是要从法制解决。还有一个现象,凡是有这种事件出来以后,总会有人要发表文章,说我们现在道德总体还是好的。我们必须认真面对这些现象,认真研究这些现象,怎么从道德上去解决这些问题。

 

    【主持人】:我相信有这么多新闻事件,很多人已经开反思了。

 

    【钱逊】:道德的移风易俗问题,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恐怕是五年、十年、甚至一代人的问题。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所以也不能太从功利的角度看。

 

    【主持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由此“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大具有怎样的意义和地位?中国成为强国是否应该首先是文化强国?

 

    【钱逊】: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首先的问题。刚才我讲,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基础是它的文化。现在中国已经成了第二大经济体了,再过些年或许可以和美国在经济上平起平坐。但如果你自己的文化没有了,完全和西方接轨,完全接受西方的观念,这个民族实际上是衰败的。事实是你成为人家的附庸了。文化的问题是基础的问题,文化丢了民族没有了,整个民族成为人家的附庸,在世界上没有自己的地位。

 

    【主持人】: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一个根。

 

    【钱逊】:对,我父亲的《国史大纲》一开始有一段讲到这个问题,很多人现在常常会引用。作为一个国家,要想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国民应该对自己的历史有所了解,所谓有所了解,应该对自己的历史有一种温情和敬意。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经济发展了,也不是民族的发展,而是民族的衰亡。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自己不解决这个问题,不建设好自己民族的精神家园,没有对自己文化的一种自觉、一种信心,什么都认为是西方的好,什么都要学西方的,你说我们的民族还是自己吗?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主持人】:钱老师,光明日报以前有国学版,有很多的国学编辑。而光明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也是致力于打造“知识分子网上精神家园,权威思想理论文化网站”,一直坚守着文化阵地。在此,我们也要即将开通国学频道,为推动国学的发展注入力量。对此您是怎样看待的?对国学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钱逊】:网络可能更接近社会、更接近普通的读者。所以是不是可以把网络定位扩大一点,不只是面向知识分子?是不是能够更多面向普通的读者,因为网络普及上能够起的作用,远超过报纸。而且现在上网的年轻人多,所以是不是可以在普及国学方面可以更多地做一些尝试。

 

    【主持人】: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建议?

 

    【钱逊】:我会关注你们的这个频道,会经常看,看了以后如果有什么想法会告诉你们。

 

    【主持人】:谢谢钱老师。钱老师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节目,感谢广大网友的收看,本期节目就到这里,再见!

 

    视频链接:钱孙先生做客光明网畅谈国学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1)
匿名 2015-07-10 17:25:07 终于可以理解父亲了!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