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名家风采

彭富春:新的中国智慧是“天人共生”
来源: | 2012-08-24
打印 复制 点击量:27967

□:在迈向全面现代化的时代,在您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到底可以提供哪些最为时代所需的精神资源?

 

■: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中西文化正在相遇、撞击,也在相互影响和融合。只要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能够传承并且创新的话,那么它无疑能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活的精神资源,并能对于人类未来的文明作出新的贡献。

 

其中,儒家的仁爱对于克服现代社会的碎片化是有帮助的。历史上人们长期主张斗争哲学,现在的社会又弥漫着怨恨情绪,加上个体的生活越来越原子化,这使世界越来越缺少爱。西方的基督教也讲博爱,但它是一个以上帝存在作为依据的爱。与此不同,儒家的仁爱是一个没有上帝作为根据的爱,是人间之爱。仁爱是儒家学说的珍宝。它基于人的血亲之爱,但又超出血亲之爱,而达乎世界和天地。因此,仁者无敌,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儒家仁爱学说的弘扬将会促进当代公平正义社会的建设。

 

道家的自然,对于克服技术所导致的现代世界的危机是有启示的。现代技术给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带来了许多危害。它解构了自然,甚至杀死了自然,这形成了生态失衡、环境破坏。同时,它也重新构造了人的身体和意识。技术成为了新的上帝、新的天道。人们生活在一个彻底被技术化的世界里并不是感到被解放,而是感到被控制。这就要求人们重新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道家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有利于平衡技术与自然的关系。既不是人服从自然,也不是人征服自然,人与自然成为朋友。由此而来,技术也要成为一种维护生态的技术。

 

禅宗的觉悟对于现代的心理疾病可以提供有效治疗。市场经济的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人们只是在从事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不仅物成为了商品,而且人也成为了商品,人为物所累。人的心灵不是空虚,就是焦虑。现代人越来越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忧郁或者狂躁。这种疾病当然需要生理和心理的治疗,但禅宗无疑能给予心灵安慰。禅宗认为人的本性是光明的,只是为外缘所遮,而心生黑暗。一旦点亮心里明灯,人就可以再见光明。这种光明照亮的发生如同闪电一样,瞬间就可实现。通过禅宗的顿悟,人就能过一种觉悟而自在的人生。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思想在现代西方正不断产生影响。如海德格尔、雅思贝斯和布伯等人对于道家和禅宗的思想都分别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今世界的文化是多元并存的。中国文化只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部分,儒家文化也只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一种唯一的、最好的文化是不存在的。

 

□:中国的智慧,即儒、释、道三家的智慧。您认为三家智慧的最大区别在哪里?有无高下之别?

 

■:的确如此,中国的智慧的主干是儒、道、禅三家的智慧。对于这三家智慧的区分,人们早有探讨。一般认为,儒家是家国同构,道家是身国同构,禅宗是心国同构。

 

所谓“同构”,是指两者之间虽然具有不同的质料,但具有相同的结构。国既可以指国家,也可以指世界。儒家是家国同构。这是说家族和国家具有相同结构,这同时也意味着家族是理解国家的关键。道家是身国同构。这是说身体和国家具有相同的结构,这同时也意味着身体是通向国家的通道。禅宗是心国同构。这是说心灵和国家具有相同的结构,这同时也意味着心灵是把握国家的钥匙。

 

家族、身体和心灵是世界的三个方面:社会、自然和精神,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活世界的整体。应该说,儒、道、禅三家中的每一家都探讨了社会、自然和精神三个方面,只不过它们又以自己的方式突显了其中的某一主题。

 

儒、道、禅三家虽然是不同的,但并无高下区分。既然一个世界包括了社会、自然和精神三个方面,既然一个人也同时具有社会性、自然性和精神性,那么,他也可以三家合一。这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同时成为儒家、道家和禅者。但对于不同的群体,对于不同的时期,三家的意义会不一样。

 

□:在今天,人们在享受到科技进步、经济崛起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陷入了越来越多的迷茫和困惑之中。“选择很多,所以迷惑。”在价值观多元化、审美取向多样化的泛物质时代中,我们到底该如何建构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

 

■:在多元化的时代里,构建自己的心灵家园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但这需要对于心灵家园做不同层面的解读。

 

第一、法律。法律是普世的游戏规则。一个现代人就是一个公民,就是一个守法者。一个公民是知道并实现自己权利和义务的人。所谓“权利”,就是人能够作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所谓“义务”,就是人必须做什么和不必须做什么。守法是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规范。一个不遵守法律的人,还有什么道德和信念可谈?还有什么心灵家园可说?

 

第二、道德。这一方面表现为外在的伦理、习惯和风俗,另一方面表现为内在的良心和良知。道德是需要培养和熏陶的。毫无疑问,中国古代的美德是值得继承发扬的,世界其他民族的美德都也是值得借鉴和吸纳的。

 

第三、信念。这是人最内在的精神支柱。信念是人对于真理的坚守,这些真理在中国就是儒、道、禅的智慧,在西方就是基督教等的智慧。当坚守真理的时候,无论世界境遇如何,无论天下有多少路途,人都始终如一行地走在真理的光明大道上。人不仅自己走在真理之路上,而且也与他人一起走在真理之路上。故此真理之路也是爱之路。

 

□:您关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言论,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一些争议,甚至非议。对于那些非学术争鸣性的不同声音,您又当作何回应?

 

■:我注意到我的言论受到了许多人的攻击、毁谤、贬损和诅咒。他们在网上开骂,如在百度贴吧,还如在腾讯的讨论区。我还收到过匿名的威胁恐吓信。当然,也有许多网友是支持我的,我目前在新浪微博的粉丝是四万多。我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对于那些谩骂,我一概不回应。

 

如果我也去对骂的话,那么我不仅不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且也不是一个人。这些谩骂者的言论其实刚好从反面证明了我批评“伪国学”言论的正确性。一个主张儒学道德的人却如同泼妇骂街,这表明了其伪道德和无道德。孔子区分了君子儒和小人儒。此真小人儒也!他们的谩骂不过是小人儒的起哄的闹剧。再者,对于那些非议,我也一概不争辩。思想的争辩需要真正的对手。那些批评我的人既不懂我的观点,也不懂国学经典,甚至也不懂《三字经》和《弟子规》。他们没有思想的能力,缺少对于事情本身的洞见。《三字经》和《弟子规》不过是他们可怜灵魂的一根救命稻草,或者是他们骗取钱财的有效道具。我通过自己的论著正面表达自己。


    彭富春,1963年生于湖北仙桃,留德哲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台湾佛光大学兼职教授。2003年起任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彭富春先生不遗余力地献言献策,他提出“学校要强化心理教育”、“设立保护长江的专门机构”、“实施全社会的人心建设工程”等议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反响。主要著作有:《哲学美学导论》,《哲学与美学问题》,《无之无化―论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核心问题》,《漫游者说》,《生命之诗》等。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