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首页推荐栏目 > 历史课堂

毛泽东长征随身带文房四宝 要用文化打败蒋介石
来源:吉林日报 | 2011-11-21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241

 

    1934年秋天,江西中央苏区秋风萧瑟,凄风苦雨,工农红军被迫向西突围,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关山难越,前程未卜,8万多名红军需要轻装简从,然而,毛泽东的马背褡裢里始终装着文房四宝,很多人不理解,毛泽东回答:“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蒋介石国民党!”

 

  这不是毛泽东狂妄放言,而是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后来的历史被毛泽东的话所验证。

 

  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用“文房四宝”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毛泽东于1937年7月至8月间,写成了《矛盾论》、《实践论》,成为共产党人革命理论的哲学基础;1938年5月,写成了《论持久战》,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纲领性文件;1944年9月8日,写成了《为人民服务》,以张思德为例,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1945年6月,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大闭幕式上,毛泽东成竹在胸,谈吐挥洒,以中国一则古老的寓言《愚公移山》为大会作总结,为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毛泽东终于用文房四宝,描绘出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的晨曦。其实,“文房四宝”是对一种先进文化的代称。美国学者菲利普·巴格比在《文化:历史的投影》中说:“‘文化’意指训练和修炼心智(或思想,亦或趣味)的结果或状态。”借用他的话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一种文化的“结果”。这种结果也验证了一个真理:人民和军队不能缺少先进文化的引领。毛泽东后来自己总结道:“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文化,无论是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还是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人生存和成长的一种土壤,有着巨大的浸淫作用。当年有人研究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成长道路时指出,人物都是有“风景”塑造的,这种“风景”就是地方感,就是地域文化。

 

  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生活在湖南,可以说湘楚的传统文化是他成长的精神摇篮。有人总结出湘楚文化的五大特点,即哲理思维与诗人才情的统一,经学致用的实学思潮与力行践履的道德修养,气化日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群体参政意识,运筹决策、平治天下的军政谋略。从战国时代的屈原开始,湘楚出了不计其数的杰出人物,像贾谊、王船山、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蔡锷,到了近代包括毛泽东在内,像刘少奇、胡耀邦、任弼时、陶铸、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等。这些人既受到湘楚文化的熏陶,也传承和体现着湘楚文化。像曾国藩,就是这种文化的一个典型。有人说,曾国藩用谋略打败了太平军,其实他是用文化打败了对手。满族的八旗劲旅为什么不行了?说到底,因为它们代表的是落后的游牧文化。曾国藩和湘军掌握的是先进的农耕文化、儒家文化。比如,他重视文化的学习,不仅自己在军务倥偬之余手不释卷,而且在湘军中树立读书的风气。再如,他恪守忠信笃敬的儒家道德,言信行果,严以律己,礼贤下士,广纳人才。他自己说:“小胜在智,大胜在德。”这些,都是太平天国所不及的。

 

  毛泽东就坦言,他受到曾国藩的影响很深,甚至曾经很敬佩他。这里,举两个小例子。曾国藩剿灭了太平军,升官发财了,但是他不吃喝嫖赌,不大兴土木,而是兴办农村教育。毛泽东少年读书的东山小学,就是曾国藩所创办。后来毛泽东多次说起过“没有东山学堂,我就不可能走到长沙,如果走不到长沙,我就更不能走到全国。”再如毛泽东制定的红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受到曾国藩的《爱民歌》的影响所创作的。《爱民歌》中有这样的话:“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要先爱百姓”,“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 “军士与民如一家,千万不可欺负她”……我们很容易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找到《爱民歌》的影响。

 

  毛泽东深知文化的力量,他自己终生学习,嗜书如命。他在北京中南海住的木板床,就比别人的大一倍,主要是用来放书的。毛泽东的菊香书屋藏书六万册。他外出视察,总是让工作人员把需要读的书准备好。为了节省时间,甚至要求把书翻到多少多少页,保证到了火车或飞机上就能读。可以说,毛泽东做到了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评论家朱向前在《毛泽东诗词的另一种解读》中,披露了毛泽东逝世前夕读书的情景:“现在有案可查的毛泽东的最后读书时间是1976年9月8日5点50分,据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回忆,毛泽东最后一次读书,准确地说是听书——因为他晚年患白内障,1974年就开始由芦荻来给他念书——1976年9月8日凌晨5点50分,这时已进入弥留之际,一直在抢救,昏迷不醒的毛泽东清醒过来了,又叫别人给他念书,最后听了7分钟,就昏了过去,直到去世。”

 

  文化给了毛泽东巨大的力量,而毛泽东也天才般地释放了这种力量。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