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焦点专题 > 徐梵澄:儒学在本质上是极具精神性的

《孔学古微》与“被低估的大师”
来源:光明网 | 2016-05-07
打印 复制 点击量:4532

 

    《孔学古微》   徐梵澄 著 | 李文彬 译 | 孙波 校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240pp | 201508 | 38.00


    《孔学古微》是“被低估的大师”徐梵澄向印度乃至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传统菁华的第一本著作,对孔子的生平经历、著作思想、教育成就都有较为系统的介绍;同时,由于作者精研印度文化和西方哲学,在中西比较和中印比较的视域里观照孔子思想,具有独到之处。


    在2015年的世界读书日,“2015中国好书奖”致敬了一本50年前一位中国学人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孔学古微》。站在这本书背后的是一位“被低估的大师”——徐梵澄。徐梵澄先生曾说,自己的简历极为简单,“即自少至今,未尝离学术界一步,经营任何事业”。


     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到译介西方哲学著作和印度古代经典,徐先生汇古中西,是兼及中、西、印三大文明的学术大家。他一生的思想进路,端的是沿着鲁迅之“立人”、“改造国民性”和印度圣哲室利·阿罗频多之“变化气质,并终期转化社会与人生”的精神方向。先生广博深沉的思想宝库有待更多后来者挖掘。

 

 

关于徐梵澄先生
     徐梵澄先生贯通中西印三大文明,在中西哲学宗教、文艺、诗歌每一领域都深具卓识,是一位“被低估的学术大师”。本书是作者侨居印度时,向印度及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传统菁华的第一本著作,在中西比较和中印比较的视域里观照孔子思想,全面而精妙地展示了孔子的生平经历、著作思想和教育成就,是一部意蕴沉博又通达晓畅的国学佳作。

     徐梵澄(1909-2000),著名哲学家、翻译家和印度学专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书画家、艺术鉴赏家和评论家,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第一人”。1929年至1932年留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在中国最早成系统地翻译尼采的著作。1945年,赴印度任泰戈尔国际大学教授。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翻译、著述、讲学27年。1978年底回国,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梵澄先生精通多种古今语言,会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尝试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阐释古典,形成其独特的学术体系,是享誉国际的东方哲学大家。

 

    湖南省长沙人1909年10月生于长沙东乡。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也接触到许多西学知识,上小学时毛泽东教过他几年地理。后入雅礼中学。


    1926年考入武汉中山大学历史社会学系。
次年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


    1928年5月15日听鲁迅演讲受到教益,开始同鲁迅建立联系。


    1929年8月赴德国留学。在海德堡大学哲学系攻读艺术史专业,研究美术史,练习木刻艺术。代鲁迅购买文学和版画作品,并创作一幅中年鲁迅像,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创作第一人。


    1932年8月,做完博士论文答辩时,因父丧回国,在上海从事写作,经鲁迅推荐,为《申报》副刊《自由谈》撰写杂文,出版了《泥沙杂拾》。


    1934年翻译出版了尼采的《苏鲁支语录》、《朝霞》、《快乐的知识》、《尼采自传》和《歌德论自著之浮士德》等著作,是中国最早的尼采研究专家。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期,他牢记鲁迅关于青年应“稍自足于其春华”的教诲,脚踏实地走着自己的学术和人生之路。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执教于中央艺专,辗转于滇、渝等地。


    1940年任重庆中央图书馆《图书月刊》编辑,兼任中央大学教授。1945年初,他受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派,参与中印文化交流,到印度泰戈尔国际大学任教,并研究古印度哲学,译成《安慧三十唯识疏释》。


    1950年在贝纳尼斯学习梵文,译出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迦里达萨《行云使者》。


    1951年任南印度捧地舍里的室利阿罗频多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华文部主任。期间英文名为F.C. Hsu。执教之余,他致力于研究精神哲学,注重探讨法相唯识之学,著书立说,很有成就。1978年底回国,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回到祖国后的20年,是他学术生命的又一高峰,对丰富中国现当代学术思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朱偰(左五)、朱自清(左二)、冯至(左一)、徐梵澄(左四)等在德国

 

责任编辑:马晓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