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焦点专题 > 徐梵澄:儒学在本质上是极具精神性的

黄金法则:就是没有“黄金法则”
来源:光明网 | 2016-05-07
打印 复制 点击量:2462

    还需作一提问:儒家的理想如何可能实现于现实之中呢?梵澄认为儒家的思路有着极大的历史合理性,即居于最上层的主政者必须是“在知觉性和行为中具有神圣性”或曰“精神性”的君子,“从最上层开始,直接在皇室中产生影响,然后如旱季的雨云,笼罩整个国家,将甘露洒满大地。面对数量巨大的人口,这可能是最直接和最简易的方法”。据此,他借“球形”之喻,说明主政者居于“球心”,他们的任何决策作为,发到“球面”,都会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参见《孔学》十二章)

  对具有历史可能性的儒家理想,梵澄绝不将其降低层次。因为在他看来,“精神之爱并非指向一两个人,而是指向宇宙中的所有人和所有事物”,如果放弃“大同”理想,那么,“福祉”就会成为少数人群或权贵阶层的特权,“而人类的救赎或社会的进步就只能是空谈了”(《孔学》176页)。指向“所有的人和事物”,意味着必须尊重每一生命个体之特有的存在及成长的权利,即所谓“道并行而不悖,万物育而不相害”;任何人都没有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所有人的特权,梵澄谓之:“黄金法则”就是“没有黄金法则”,在中国,我们称之为“大道”。(《孔学》之《序》10页)

  当今,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大端有两说,一是“复兴”,二是“制度化”。如果静心读进去,《孔学》或许会颠覆这些外在的想法:不是儒学需要我们“复兴”,而是我们需要从儒学中汲取解决困境的智慧;并非儒学需要“制度化”,而是我们必须首先成为“精神化”的人,现代的中国乃至世界才有希望。

  徐梵澄先生的《孔学古微》内涵丰富而深邃,有限的篇幅,只能挂一漏万。然而,我毕竟在他的娓娓道来之中,听到了久违的古典“乡音”。

 

责任编辑:马晓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