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焦点专题 > 现代“私塾”,是回归还是突围?

应试教育:我们的孩子该怎样突围?
来源:本网 | 2012-04-13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007

    所谓现代“私塾”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家庭式的“私塾”,就是直接的家庭教育。第二类是学校式的“私塾”,这类“私塾”明显具有学校或培训机构性质。学校式的“私塾”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校外教育性质的,主要利用假期、周末等课余时间学习儒家经典。第二种是全日制教育性质的,以古老的“私塾”教育完全替代学校教育,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设置课程。阳朔的“桃源书院”就属于学校式私塾的第二种属类,但是“桃源书院”的前身“青青子矜学堂”从开始并不是这个样子,而是创办人毛勇面对体制内教育产生困惑和社会各方对现代“私塾”的质疑,努力寻求的一种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平衡,从而一步步实现对现代教育的突围。


    “桃源书院”创办的原动力来自于对体制内教育的困惑。2004年,毛勇在居民小区的一间空房里,开办了“青青子衿学堂”,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对孩子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在这里,毛勇尝试着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典籍,并让孩子们践行。“确实有成效,很多家长反映,说孩子开始体谅父母,主动做家务。”2010年,“青青子衿学堂”搬迁至桂林南郊雁山园,开始实行全日制招生。这时的“青青子衿学堂”其实更像一个私塾,按照“诵读经典”的传统私塾方式进行教学,并尝试孔子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


    毛勇说,每一个学习了国学经典的孩子,在一段时间过后,确实能让人感觉得到一些细微的变化:懂礼貌了,会关心人了,知道怎么去尊重父母了,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节了……从这种观察中毛勇获得更大的信心,希望扩展私塾的规模。
毛勇曾去“私塾”聚集的深圳梧桐山参观交流,那里“私塾”的境遇,让他不得不思考“青青子衿学堂”的定位。“没有合法资质的话,‘私塾’很难过教育管理部门的关。”更让他担心的是,没有合法身份,也就意味着“私塾”没有学籍管理权,无法与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实现对接。“那么,孩子完成‘私塾’教育后,如何进一步接受教育?”


    一些家长也有同样的担心:“比如小学在‘私塾’读完,但不学习规定科目的话,孩子怎么参加中考和高考?没有那张文凭,孩子今后怎么在竞争激烈的现实中生存?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必须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对于学校教育的内容也有明确规定。而“私塾”多采取寄宿制,学生无法分身同时接受两种教育,而“私塾”教授的内容也与现行教学大纲要求有较大距离。国家对于办学是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的,脱离现行教育体制的“私塾”,肯定难能获得允许。


    于是,2011年,毛勇将“青青子衿学堂”搬到杨堤,改名为“桃源书院”。他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使硬件设施趋于完善。而孩子们的课桌抽屉里,除了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外,也有了语数外这些小学阶段的基础教材。


    孩子们除了晨读加上晚自习两三个小时的读经时间,正常课时所学的内容,已经与普通小学基本相同。毛勇的这些改变,为的是让自己的学校成为一所正规的民办学校,以得到官方的承认。


    “桃源书院”能否成为教育的“桃源”,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关于学习国学经典的是非争议,现在也远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刻。或许,这一教育模式的价值,恰恰在于其能让教育思维多元化。至少,其引发的诸多思考,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和教学实践,仍是弥足珍贵的。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