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保护利用 > 发展与思考

浏阳文庙祭孔古乐的重生与隐忧
来源:湘声报-湖南政协新闻网 | 2015-01-20
打印 复制 点击量:11041

 

    2014年底,浏阳文庙祭孔音乐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浏阳市决定让这曾演绎了100多年,又戛然而止,被称为我国祭孔礼仪中较为完整的古乐再次唱响于世。

    浏阳文庙祭孔音乐最近一次响起是在1948年9月28日,如今唯一一位在世的传承人邱少求已是84岁高龄。

    今年清明前后,浏阳将举行春季文庙祭孔大典。时隔67年,浏阳文庙祭孔音乐能否真正重现,未来又将如何传承与发展,都备受关注。

“国乐古礼在浏阳”

    浏阳文庙祭孔音乐从出现到最后一次传唱,只经历了120年左右的时间。

    公元1829年,清朝道光年间,时任浏阳主政官聘请监生邱之稑专门创制了浏阳祭祀乐舞。邱之稑不辱使命,制造成套古乐器,充实、创新古乐谱,修建礼乐局,并写下了《律音汇考》、《丁祭孔乐备考》两本书。融乐、舞、歌、礼于一体的浏阳文庙祭孔音乐得以问世。

    当年,邱之稑创制浏阳文庙祭孔音乐时,“匏”这种乐器已经失传,他亲自种植小匏瓜,并仿照土埙的样子,雕孔定音,最后才造出了匏埙。样子虽与古制完全不同,但发出的声音却一致,至此八音齐全。这是浏阳文庙祭孔音乐的一大创举。

    自邱之稑创建浏阳文庙祭孔音乐后,一直在浏阳文庙用于丁祭大典。光绪十五年,大臣翁同龢将《律音汇考》进呈御览,由此浏阳古乐闻名天下。

    那时,黑龙江、云南、新疆、山东等地都派人来浏阳学乐,此后山东曲阜、江苏及日本、东南亚华人住地等地均用邱之稑乐谱。

    袁世凯登基时欲用此乐,派人考察后得出的结论是“曲阜古乐远不如浏阳完备”,从此便有了“国乐古礼在浏阳”之称。

    “清朝时每年春秋有两次祭祀,到民国时是一年一次,时间是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浏阳文庙祭孔音乐唯一在世的传承人,84岁的邱少求介绍,民国时,他曾是礼乐局的舞生和乐生,每年参加孔庙祭祀,直到1949年祭祀停止。

    “浏阳文庙祭孔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以往呆板枯燥的祭礼乐章,进行了较大的改编,将古律谱译成声字谱,对歌腔进行再创作,打破了十二律管风箫定音的传统方式,纠正了律吕管混杂错位排置,形成了以二十四管风箫定音的乐制,为古乐走向民间开了方便之门。”邱少求说,“浏阳文庙祭孔音乐还具有极高的社会政治、人文历史和儒家文化的研究价值。”

保护与传承从未间断

    新中国成立后,浏阳文庙祭孔音乐再未演奏过,至此“失传”。虽停止了传唱,但相关资料搜集与保护工作一直未断。现今湖南省博物馆依然保存着全套古乐器,只是年代久远,音色早已失真。

    1956年,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邀集10多位老佾生(孔庙祭祀乐舞人员)在长沙演奏并录音保存了浏阳文庙祭孔音乐,成为国内唯一记录下来的祭孔仪式音乐。

    幸好录音辗转流落到著名音乐家欧阳觉文手中,并将它送给了浏阳市文化馆,才使得后来新录制古乐有了参照本。

    2008年浏阳文庙祭孔音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长沙市推荐其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没有成功。

    “可能是因为演奏活动停止太久了,仅在世的传承人也只有两位高龄老人(另一位刘百祥老人已于2013年去世),而非遗申报讲究‘活态传承’。”浏阳市文体广电局副局长于军军分析落选原因。

    为解决这些问题,浏阳祭孔音乐保护传承工作全面铺开。把散落在民间各地的各种相关材料全部收集整理,重新汇编了《浏阳文庙祭孔古乐》、《浏阳古乐》等书,并专门成立了保护小组。

    同时,组织人员跟随传承人定期学习古乐知识。“我们从文体部门抽调了80多位职工拜邱老为师学习唱古乐,必须要把濒临失传的古乐及时传承下来。”浏阳市文化馆副馆长王娜娜感叹道,再不学就没有机会了,真的会失传了。

    有了详尽的记载资料和新生的古乐传承人,以及古乐器复制计划,2014年,浏阳文庙祭孔音乐再次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底终于传来好消息。

传承与发展的隐忧

    “我已经84岁了,健康状况大不如昔,或许哪天双眼一闭,就再也看不到最正宗的浏阳文庙祭孔音乐了。”如今,恢复全套乐器,按照最原始的方式再呈现一次浏阳孔庙祭祀音乐,是邱少求最大的愿望。

    复活祭祀乐,最难的在于复活古乐器,苦于存封在省博物馆的乐器无法再拿出来演奏,浏阳市划拨专项资金用以复制文庙祭祀场景和打造乐器。

    “古乐器种类极其繁复,且众多乐器统一定调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尽可能高精度地复制乐器,邱少求凭借往年研究成果,结合相关记载资料,绘制出了主要乐器及道具的图纸。目前,图纸已发往山东曲阜进行制作。

    “但复制的东西终究抵不上原来的。”邱少求仍有隐忧。

    重唱古乐,再现当年光景也充满考验。“祭孔音乐一字一气,吐词难拿捏,唱速极慢,很为难唱。以往的乐生培训都是拣选10来岁的童男子,现在若直接加入到初高中课程里,学校家长都不会乐意,所以只好让文体系统的职工先学会。”邱少求担忧演绎古乐时,会失了原味。

    “整个祭祀过程,乐、礼、舞的节奏都是合歌的节奏,一旦歌快了,整个就都乱了。”邱少求说,祭孔音乐演奏时,乐舞生听赞礼者立歌为据,八音齐奏,诗唱相合,64名舞生起文、武舞,历经2个小时。礼、乐、歌、舞四者,人数约200人,需配合默契,才显壮观气势。

    今年清明节前后浏阳将举行春季文庙祭孔大典,“这是祭孔古乐各项工作成果第一次集中对外展示,我们也想抓紧机会请邱老现场指导,若再晚些年,可能就没有人能指出错误或缺陷的地方了,一错再错,终会导致这一文化失真。” 于军军的话语里透着对拯救祭祀古乐的急迫。

    对于浏阳文庙祭孔音乐的未来,浏阳市相关部门思路清晰:尽可能原形态地保护、传承好这一濒临危机的“国宝”级传统文化,是当下最紧迫的事。

    浏阳文庙祭孔音乐不像其他技艺,要全部传承非一地之力办得到。“全套恢复浏阳文庙祭孔音乐,初步预算经费在1000万元以上,资金是目前最大的困难。”王娜娜道出难处。

    在问及是否会出现与曲阜等地的祭孔音乐“同质化”的情况时,于军军语气坚定:“各地祭孔文化各具优势和特点,浏阳文庙祭孔音乐传承一定会尽可能地彰显湖湘元素和浏阳地域特色。”

    “至于对这一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是否发展成产业,那是以后的事,目前只专心于做好拯救传承,让浏阳文庙祭孔音乐得到社会的认可,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于军军说。

 

 

 

责任编辑:陈风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