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保护利用 > 发展与思考

河南郏县文庙遗产价值述略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 2016-05-17
打印 复制 点击量:7333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尚存文庙300 余处,九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庙普遍保存着以大成殿为代表的一部分清代以前的单体建筑。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0 余处,主体建筑大成殿保存较为完整,或单体建筑有特色。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0余处,基本上较好地保持了清代或更早的文庙建筑的基本格局,具有较高的文化遗产价值。

  郏县文庙(点击进入郏县文庙一览又称文宣王庙、孔庙、夫子堂,位于河南省郏县老城南街中部东侧,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既是郏县的学宫,又是郏县古代官方、孔氏家族、社会各界祭拜孔子的专祀庙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郏县文庙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创建年代久远、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且保存完好;建筑规制取法山东曲阜孔庙、孔府两大建筑群的精华;在建筑性质上既是孔子家庙,又是官方的文庙。

历史文化价值


    郏县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后裔聚居地之一,孔子后裔唐代时就迁到郏县,被称作“郏县派”,是孔氏家族十大支派之一。五代后周年间,孔姓家族在县令郭忠恕的支持下捐资创建孔庙,954 年竣工;北宋末年部分建筑和设施毁于战火;金泰和六年(1206),县令张志行奉旨倡导尊孔尚儒,在原址上再次创建官方文庙;明清大修数次;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进行维修。郏县文庙历经沧桑,见证了郏县千年历史变迁,现存的大成殿、戟门、名宦祠、乡贤祠、两庑等,均为清代木构建筑。

    郏县文庙坐北朝南,中心庙区占地9000 多平方米,保存建筑22 栋71 间。整体布局由东、中、西一主两次三条南北轴线贯穿,中轴线以大成殿为主体建筑。东轴线南北依次有节孝总坊、节孝祠、崇圣祠和古代儒学署,以崇圣祠和节孝祠为主体建筑。西轴线有忠义祠、土地祠等建筑。三条轴线各自布局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体现了曲阜孔庙和孔府两大建筑群既综合又取舍的建筑格局。

艺术价值

    郏县文庙是一组颇具东方建筑色彩的古代建筑群,在规模、建制、保存完好程度等方面,除了山东曲阜孔庙、南京夫子庙以外,超过了全国各县的文庙。

    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顶。檐下大额枋与平板枋透雕日月云气、人物车马、桥梁房舍、花鸟山水、卧榻桌椅等精美木雕图案。前檐四根木檐柱柱头均浮雕形象生动的虎首。柱身的通体柱面透雕盘龙云气,雕刻精湛,栩栩如生。特别是四根巨大的木质檐柱上的盘龙云气,虽不如山西晋祠圣母殿东岱木雕龙柱的时代早,但在全国并不多见,尤其在河南仅此一例,可谓清代木雕龙柱的佼佼者。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大成殿外檐斗拱、檩枋等处保留的部分原构彩画,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些彩画的色调、画技、风格和绘画内容既不同于北京、承德等地区的“殿式”彩画,又不同于苏杭等地区的“苏式”彩画,独具浓郁的中原地方特征。河南等中原地区此类原构彩画已不多见,在全国现存的文庙中堪称一绝,实为地方建筑彩画艺术的珍品。在大成殿月台前有一块保存完好的龙陛石,年代久远、雕刻精美、造型独特、寓意深刻,石上雕刻的二龙戏“蜘蛛”图案源于民间故事,说的是“姑娘”一词的来源,独特之处尤为罕见。

文物价值

    全国各地文庙虽然现存众多,但孔子后裔十大支派分居各地后又三派汇流共创的家庙仅此一处,而且其建筑布局和结构手法具有浓郁的传统特点和中原本土风格,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在群体布局上,郏县文庙由以大成殿为主体建筑的中轴线建筑系列群和东、西两条副轴线系列建筑群组合而成,体现了山东曲阜孔庙、孔府两大古代建筑群的特色,这种两位一体、科学综合取舍的建筑格局,在古代孔庙建制史上是少有的,具有重要的建筑研究价值。在单体建筑上,从整体到构件的利用,根据木构架组合和各构件的功能和设计要求对材料进行了艺术加工,达到了建筑结构功能和艺术的统一,具有主次分明和富有变化的艺术效果。群体建筑的艺术处理,随组群性质与规模产生不同的形式。附属建筑衬托主体建筑,使大成殿显得不仅体量大,规格高,而且装饰华丽,雕刻精美,形成整个建筑群的高潮,突出了大成殿的显要位置。室内的艺术装饰华美,富丽堂皇。特别是大成殿,进行了复杂的雕饰、彩绘,所用斗拱采用透雕手法,对昂、翘、拱都进行了艺术加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燮说:“郏县文庙的斗拱,木柱的雕刻很珍贵,真是无木不雕。”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吕济民说:“大成殿保护很好,从我见到的全国县级文庙,郏县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是最好的,我非常赞赏,它是皇家规格,不一般。这个文庙应该开发利用。”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杨焕成说:“县县有文庙,郏县有特色。郏县文庙的柱子是珍贵中之珍贵,河南仅此一家。郏县文庙的彩绘是中原民间手法彩绘中的珍品。”

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价值

    文化传承和文化认同价值是文化遗产作为历史上的客观存在所能够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当我们置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时,最终能将我们与他者区别开来的,是那些存活至今的传统文化基因。传承中华文化,重建文化认同,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并从中寻找出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为当代人所用。

    中国文庙之所以在历史上和当今社会中受到人们的关注,就在于它体现了一种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曾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文庙作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一个文化象征及文化符号,在当今经济社会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认同具有不可多得的重要价值。重新认识并挖掘郏县文庙在内的文庙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与民众道德教化中的平台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马晓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