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焦点专题 > 国家祀典序列内外的孔子庙

书院孔子庙
来源: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 | 2011-08-03
打印 复制 点击量:7403

 

 

 岳麓书院文庙

 

    书院一名始见于唐代,开元十三年(725年)将皇家专门的藏书、校书机构更名为集贤殿书院。受朝廷设立书院的影响,一些达官和文人也建造书院,作为私人治学会文的书堂。后来又出现了兼有讲学功能的书院,湖南衡山建造了邺侯书院、福建尤溪建造了松洲书院、广东南雄建造了孔林书院、江西高安建造了桂岩书院、浙江会稽建造了丽正书院、山东临朐建造了李公书院、河北真定建造了西溪书院,等等。

    书院孔子庙没有列入国家祀典,所以书院孔子庙不宜称作文庙,尽管各地书院祭祀孔子的建筑名称不同,都应该将它们泛称为书院孔子庙。

    为了对受教育者进行成圣成贤的教育,书院也仿照国立学校建造奉祀孔子的建筑,于是书院孔子庙就出现了。

    最早奉祀孔子的书院是岳麓书院。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五代后期僧人智璿所创书堂的基础上“因袭增拓”,正式创建书院。咸平二年(999年),太守李允则重修,“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华衮珠旒,缝掖章甫,毕按旧制,俨然如生。请辟水田,供春秋之释奠”。重修的书院“外敞门屋,中开讲堂,揭以书楼,序以客次”。虽然没有庙宇建筑的记载,但春秋释奠,而且已经塑像画像,就说明有了固定的祭祀场所,这就可以称为孔子庙了。宋代国子监“塑先圣、亚圣、十哲像,画七十二贤及先儒二十一人像”,岳麓书院看来是仿照了国子监的制度。

    宋元时期,书院流行建造孔子庙。白鹿洞书院在咸平五年(1002年)“塑宣圣十哲之像”进行祭祀,应天府书院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始建时“前庙后堂”,南阳诸葛书院元至大二年(1309年)初建时武侯祠“祠之东为孔子庙,庙之后为学”,都建有孔子庙。有的书院孔子庙规模很大,与国立学校孔子庙相比也毫不逊色。淮海书院先圣庙有棂星门、泮池及桥、戟门三间、大成殿三间、东西庑二十间等建筑。但到明清时期,书院改为以奉祀本学派的代表学者为主,书院孔子庙大为减少,规模也逐渐缩小。

    书院孔子庙的名称早期并不统一,白鹿洞书院曾名礼圣殿,学道学院、和靖书院名燕居堂,相江书院名先圣殿,白鹭洲书院名文宣王庙,等等,也有个别书院像国立学校孔子庙一样称作文庙。

    书院中还有属于纪念性质的一种,如曲阜孔子出生地的尼山书院、孔子晚年整理文献和从事教育的洙泗书院等,它们早期都属于纪念孔子庙,在宋元大兴书院以后改称书院。虽然宋元时都曾收徒设教,是名副其实的书院,但到明清时期就没有了教育功能,变为纯粹的纪念庙宇,书院的主管者也由负责教育的山长改为负责祭祀的学录,虽然名称叫做书院,我认为不应该按照名称而应该按照性质将它们划为纪念孔子庙。

 

 

    本文作者:孔祥林
   

 

责任编辑:ZK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