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焦点专题 > 现代“私塾”,是回归还是突围?

桃源书院:读四书五经,也学数理化
来源:新华网 | 2012-04-13
打印 复制 点击量:5673

    在广西桂林的阳朔县,一家以传统教育为主要特色的“桃源书院”正悄悄扎根。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他们不远万里将孩子送到这个像私塾一样的学校,是因为他们笃信:孩子能从国学经典中吸取最优秀的养分,从而学会做人。与此同时,相比八年前,这间书院也悄悄发生着一些改变:除了四书五经,孩子们在这里也要学习数理化等现代科学。


    距阳朔县杨堤乡约3公里的桃源村,紧邻漓江。穿过几十户人家的村落,能看见一面围墙、一栋3层白楼,一面在操场中央飘扬的红旗—典型的学校布局。


    这里曾经是桃源希望小学的校舍,小学后因教育资源整合空置,如今,它变成了“桃源书院”。


    名为书院,但它更像一间规模大些的私塾。


    一间教室里传来的,是孩子们整齐而有韵律的朗诵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老师站在讲台上领读,黑板一端挂着大幅的孔子画像。


    端坐课桌前的十来个孩子聚精会神地跟着大声诵读,他们年龄最小的四岁,最大的只有十一岁。


    在诵读的过程中,老师会对这些晦涩词句的含义稍作讲解,与曾经的“私塾”相似“不求甚解,只求熟读背诵”,仍是其基本的“教学原则”。


    课间见到这些孩子时,他们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彬彬有礼,见到人,每个孩子都会肃立一边,微微躬身问好。


    在这里,年纪最小的是来自广西贵港的覃颜兆,今年才4岁的她,已经能流利背诵《弟子规》。


    这些孩子们的生活方式,明显与一般学校不同。


    午饭时间,孩子们会自觉排着队进入餐厅,和老师们一起坐下,待生活老师分发了饭菜后,要一起说一些感谢的话语,才算正式开始吃饭。


    令人惊讶的是,孩子们碗里的青菜,大多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劳作:学校围墙外的一亩多地里,那些长势不错的菜花和油麻菜,是师生们一起播种下的。


    在这里,课余时间显得很充足,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学习毛笔字、国画以及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武术。在这里,没有英语加强班,也没有奥数。


    一些家长对国学经典给孩子带来的细微改变感到满意。一位年轻的母亲急切地说:“有一次,带孩子外出,路上孩子喊口渴。我故意指了指路旁一棵挂满果子的树。我很意外,孩子脱口蹦出一句‘倘不问,即为偷’。”


    家在南京的叶先生对儿子在桃源书院学习后的改变也感同深受。叶先生的儿子此前在南京市一所小学念书,受环境影响,开始沾染说脏话、打架等恶习,叶先生决定找一所更注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学校。“找了大半年,选中了‘桃源书院’,虽然离家很远,但我相信传统文化的教育能端正孩子的品性。将来,他才会是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一个学期之后,孩子的变化让叶先生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孩子待人变得很有礼貌,还主动帮我盛饭、端水。”


    但在书院创始人毛勇看来,孩子能有这样的表现,不会让他有任何意外。在他眼里,国学经典是真的宝贝。


    “这些古籍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经过漫长岁月洗礼和沉淀的,蕴含的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的精华。”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的毛勇坚信,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是智力开发、文化传承还是道德教育,国学经典教育绝对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却也恰恰是应试教育的短板,而这,正是他创办“桃源书院”的理由。

 

责任编辑:刘永锋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