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名家风采

孙大午:“知行合一”是儒商的真正标准
来源: | 2012-08-24
打印 复制 点击量:27696

孙大午先生

 

□ 本刊(儒风大家)记者
■ 孙大午


    曲折的经历,会使人越挫越勇。挫折面前,人走过来了就是财富,倒下了就是灾难。如果走过来进行消极的总结,这个人同样也就扭曲了。我很赞叹孟子所说的“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这样一种大丈夫气概。如果讲人性的话,可以讲共性;如果讲做人的话,可以讲个性。


□:首先感谢孙先生接受《儒风大家》杂志的专访。孙先生出生时为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儒家思想是被批判的,是什么机缘让孙先生主动提出儒家思想对企业的应用?

 

■:我是个先实践,后付参禅的人。学者不用,用者不学。真学的东西未必能去运用,运用的时候可能就成了傻子或者呆子,可能反倒干不成事情。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儒家能实现如此大的效益。也就是说,小时候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做好人做好事。我们那个年代也在探讨信仰,小的时候,佛家、道家、儒家也有传承,但传承不是书本上。儒家的东西不深奥也不高傲,就是日用伦常,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取得融洽和谐的一种社会关系。

 

我在开始办企业时,没有明确提出儒家思想。五六年后开始,我们开始明确打出童子无欺、货真价值、公平买卖的口号。道德是有价值的,道德就是强调公平买卖。做买卖,首先要学会做人,这个人,就是儒商。而做事,就是商儒。按照我的理解,从学到用就是儒商,从用到学就是商儒。

 

1992年起,公司就开始学习《论语》,这个传统一直坚持到了现在。有些人做事做得很成功,但做人做得很失败,但是做人失败最终还是体现在做事上。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日用伦常中那些很小很细的事情,都是遵循儒家的东西。“儒”这个字是来源于何处,我还没有查,但是意思就是人人所需的东西。严格来讲,儒家思想并不是源于孔子,孔子既不是其发源者,更不是其终结者,他只是一个集大成者,他的贡献在于对生活伦理进行了一次大的总结与提升,仅此而已。这样来讲,即使没有孔子也有儒家的东西,也有《儒风大家》这类高端人文杂志。

 

还有一点不容忽略。孔子未必是儒家文化的实践者,但他一定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所以说那些学者,那些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未必在实践中去应用他们自己的那一套理论。孔子在理论研究方面是成功的,做人也是成功的,但在做事上并不成功。用者未必学这些理论,他只是做了,并且也真得做成了。包括老子、释迦摩尼、基督等等,都没有做成很具体的事情。所以说,理论与实践通常情况下是脱节的。

 

知行合一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说,儒商是从商儒开始的。像一些贪官,他们的资产非常大,日用伦常做得也非常好。就是说做事非常成功,做人非常失败,归结起来还是一个失败者。从穷到富的这个阶段,有时候是很容易的,但富裕起来并不等于会做人。而会做人,怎么做人,才是儒家。我们没必要成为精通儒学的专家,我们只需要用好儒家就好。有些小商小贩也不懂儒家的东西,但是他用的就是这些东西。当然,我们也要懂得权变,不可保守残缺,要一级级的心态入世,不然就是反常态。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

相册排行

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0)
发表评论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 中国孔庙保护协会  承办:中国孔庙信息化平台工作委员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六铺炕街15号   邮编:100120   电话:010-82088883

   copyright© 2010-2020 孔子文化传播中心版权所有 网站编号1072813

       京ICP备1021881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064